肖宏德:中国现代化的价值短板

时间:2022-05-02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肖宏德

德国著名宗教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1905年出版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新教伦理作为文化价值,支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动力。新教伦理价值是作为“动制合一”的元语言评价体系,为英美资本主义的原发提供符号动力和制约价值。

韦伯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探寻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表现着人的思想。每一个思想是一个符号,个人思想必须用符号才能进行。人的表意活动实际上就是其思想的意义解释方式,历史中的人用表意活动推动历史。

马克思、涂尔干、滕尼斯和韦伯都试图分析欧洲社会的工业化所引起的巨变,他们都倾向于主张,“现代化是个整体,包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随之而生的大规模分工、强大的集权官僚国家、亲密的村庄群体变为不近人情的城市群体、公共的社会关系变为个人的社会关系”。

英美现代化始发的动力,源自基于新教伦理的文化动力:盈利、追求金钱以及尽可能聚集更多的钱财。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战胜和剔除强大的基督教“传统主义”的阻力。基督教传统上反对市场、金钱的使用、投机、高利贷等,抑制敛财。基督教会在中世纪以来之所以反对高利贷和积累财富,因为教会代表一个远在资本主义之前的时代,而作为新事物的清教主义对它如芒刺在背。宗教价值的确切位置是在一切文化的中心,经济变革是否可能,受文化的制约。

新教伦理价值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心态的渗透作用,一方面克服了抑制敛财的“传统主义”观念,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构筑了制衡经济行为的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讨论的资本主义并非无止境的盈利欲,而是构筑在新教加尔文禁欲主义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精神或新教伦理:抑制非理性的盈利欲,或至少是理性的调节。

勤奋工作被认为是一种真实信仰,工作的成功和勤劳致富被解释为上帝的恩宠,是上帝选民履行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为了肉体享乐。韦伯进一步指出,路德将天主教传统的“天职”概念改造为世俗的职业观,“将世俗职业里的义务履行,评价为个人的道德实践所能到达的最高内容”。

反观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都没有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洋务运动主张引进西方先进工业技术,富国强兵抵御外敌,失败在于只接受西方的动力价值,没有找到适合中国的统一的制动价值,不适应和利于现代化的发展。

洋务派人物严复“译述”的赫胥黎《天演论》,目的是传播欧洲思想。在译述过程中,严复多用意译,常常参照自己的见解,用按语的形式表达自身观点。《天演论》是严复根据赫胥黎论文《进化论与伦理学》意译的。《天演论》的基本思想是阐述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强调“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淡化或删去了影响社会行为的伦理学部分。严复引进的欧洲思想,只取动力部分,删去了制约部分。

过去中国经济发展唯GDP至上论,对人的行为和经济伦理重视不够,根源正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文化活动中产生的意义解释在支持。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引进国外的社会制度,只是简单复制西方制度的外在形式,毫无实质意义,产生所谓的制度“同构模仿”,不反映中国传统价值观,无法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韦伯说的所有“传统主义”都有制动价值,所有民族,只要接受动力价值,能够而且必须从自己民族信仰中找到可用的制动价值。

新时代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是接受现代化的动力价值的激励;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走可持续道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味着从本土“传统主义”中,能够找到适合中国现代化的制动价值,丰富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作者是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人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