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美国对中国贸易政策面临转折

时间:2022-04-09 09:4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社论

美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长久以来受限于特朗普对价值达37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征收7.5%至25%的惩罚性关税,贸易战持续中。但近来有微妙的转变,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声明,豁免对352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贸易代表戴琪3月30日在听证会中坦承,特朗普时期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策略,对于中国政策几无影响,也没有效果。这是否透露“特规拜随”的贸易政策面临转折,有待观察。

按照2020年1月所签署的贸易协议,中方应该在过去两年购买总共5024亿美元的美国货,但最后中方购买了2888亿美元,只完成了57%。这意味着中国平均每年购买1444亿美元,甚至没有达到2017年的采购水平。

戴琪表示,不能继续这样的作法,但是她强调:“我们持续敞开与中国对话的大门…但我们也必须承认这项协议的局限性,不再执着以往汲汲于改变中国行为的模式”,她强调,与其施压中国改变“不公平”贸易行为,还不如将政策转为鼓励国内生产,更加有助经济发展。

这是官方首度透露,美国正在重新检讨特朗普时期对中国设下的惩罚性关税,但是否会全面废除,还要看多重因素的决定。赞成废除这派主张,对中国进口货设下高关税,可能会使美国目前的高通膨率恶化,也意味着美国进口商、制造商和最终的消费者,面临更高的成本,损害美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这不仅是贸易代表署的看法,更是财政部长叶伦的意见:降低关税将产生“抑制通膨”的效果,而调整对华关税将有助于缓解通膨压力。

美国目前正承受前所未见的高通膨,2月物价上涨7.9%,是40年来最高点。俄乌战争爆发,更导致3月原油价格破纪录, CPI可能升破9%。联准会手中只有升息政策工具可用,预估今年就要升息10码,升息过于激进必冲击经济,拜登需要尽一切努力防止通膨,手段之一就是降低中国进口关税。

但是这样做会遭遇政治上的反对;美中关系至今还没有走上正轨,美国仍然视中国为主要的战略对手,尤其期中选举将至,共和党会以此为理由,指控拜登政府对中国软弱。

另一方面,乌克兰战争让美国的战略重心重新放到欧洲,而经济战的对象也转到了俄罗斯,但并没有因此而放过北京,美国一再警告不得协助俄罗斯,否则将面临次级经济制裁,在这个紧张气氛之下,很难推翻特朗普的惩罚性关税,除非中方主动提供协助来制裁俄国。

现在看来,拜登正在调整对付北京的策略,美中之间的经贸关系,不再奠基在逆差之上,而是奠基在战略竞争,尤其是高科技的竞争之上;所以拜登政府的经贸战略,不是逼中国要多买美国货,减少逆差,而是防止敏感科技流入中国。美国建构中的“印太经济架构”,目的在电子商务、5G网路、供应链、基础建设合作等方面,与印太经济伙伴合作,希望用来取代由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并填补不能加入CPTPP所留下的缺口。

戴琪5日访问新加坡时也说,美国要的是与印太国家重新结盟,并寻求重新调整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解决供应链等问题,而不是寻求与中国间的贸易“离婚”,换句话说,美中经济脱钩已不可能。

在过去一年,一直在评估对华经贸政策的拜登政府,现已逐渐形成其对华经贸政策的整体框架,戴琪所揭櫫的政策,包括施压中国改变“不公平”贸易行为是没用的,将减少逆差转为防止高科技流入等,拜登政府对中国大陆经贸政策的转折,值得台湾重视。

赞一下
(10)
52.6%
赞一下
(9)
47.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