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国际局势 加快中国开发清洁能源步伐

时间:2022-04-01 08:0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时事透视

自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于2020年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后,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和各部门开始把节能减排和开发各种清洁能源政策,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

然而,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以及使用新能源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中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大幅度削减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费。当去年突如其来的煤荒、电荒出现时,为了保生产、稳供应,甚至不得不在短期内加大煤炭的生产和进口,以避免拉闸限电局面的出现。

但近期,中国政府再次高调强调低碳转型的重要性,密集出台多项重要文件和规划,把开发绿色能源、实现绿色发展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并且提供了政策细节。中国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既与既定的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密切相关,也受到当前国际局势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

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之一,今年突然爆发的俄乌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能源供应格局,导致了国际市场上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暴涨。和2020年冠病疫情刚刚暴发时低迷的原油价格相比,目前的油价已飙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由于俄乌战事仍在继续,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油价短期内不大可能出现大幅度回落。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超过七成原油依赖进口,因此国际油价的飙涨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经济成本,并可能进一步减缓经济增长。天然气价格的高企,也阻碍了中国倾向于使用这种较为清洁的能源的行动,近期地缘政治的紧张局面凸显了能源安全问题的紧迫性。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今年仍然必须实现在“两会”中提出的5%经济增长目标。不仅如此,以后若干年都须要保持大致此速率增长下去,以实现2035年的现代化远景目标。由于能源是任何一国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重要推动力,因此为了稳增长,必须先稳定能源供应。

全球原油市场目前因为地缘政治而出现很大波动,这给中国带来能源安全方面的隐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必然会加大力度开发风能、太阳能、水电,甚至核电等非化石能源,以及电动汽车、氢能汽车的应用和普及,以减少对海外化石能源的依赖。

由于气候变化问题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气候政治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正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发展程度如何,越来越多的国家正提出碳中和的远景目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必须提出更为雄心勃勃的低碳目标。

在2021年11月于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国际气候峰会上,中国承诺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从原先预定的20%提升至25%。一个月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加快能源消费低碳化以及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的具体路线图。到2025年,碳排放强度须要再降低18%,新能源汽车、光伏光热产品、绿色消费类电器电子产品等消费将进一步扩大。

今年3月,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直接要求今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7.3%,风电、光伏发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要达到12.2%。这一《指导意见》的出台,反映出当前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的双重紧迫性。

中国实施“一带一路”计划已有八年多时间,如今正变得越来越“绿”。能源项目一直是“一带一路”沿线项目中的重头戏,大约占三分之一左右。2021年,习近平宣布中国不再兴建海外煤炭项目,这意味着此后“一带一路”的能源项目将多为风能、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这与中国国内正在进行的清洁能源转型相契合。此外,“一带一路”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越来越多地与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如农业、医疗等设施的完善。

不过,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能源转型都是非常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国际局势的紧张和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加速了这一进程,但中国乃至全球主要依赖化石能源的基本面,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会出现根本改变。

新能源的普及一方面取决于政府和社会推进清洁能源使用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科技的突破和使用传统能源的成本。传统能源成本越高,人们越有决心去转而使用新能源。在石油、煤炭等价格高企的当下,无疑是推广清洁能源的好时机。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

东亚研究所助理所长、高级研究员

赞一下
(13)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