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国:中企向乌克兰索赔或另有深意

时间:2021-12-14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乔志国

11月29日,中国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公司,因为收购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失败一案,正式向国际法庭提出仲裁,向乌方索赔超过45亿美元。

乍一看,这只是一条普通的国际投资领域的商业新闻,但是笔者觉得,这次索赔其实是处在一个很微妙的时间点,里面也许透露出一些不一样的信息。

近期中美博弈的惊心动魄与台湾海峡的猎猎烽烟,无疑是全球的最大焦点之一。然而,环顾当今世界,实际上热点还有很多,当前东欧地区的乌克兰危机就是一例。目前俄罗斯与北约就乌克兰问题,正在进行紧张激烈的对峙。

11月28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立陶宛严厉警告俄罗斯不要对乌克兰动武;同一时间俄驻美大使安东诺夫则强调,俄罗斯绝不会退缩。此前,北约和俄罗斯刚刚经历了一轮武装对峙和驱逐外交人员;而事件的起因,则是今年早些时候有传闻说乌克兰试图对东乌地区发动新的进攻,从而引发了俄、欧、美等几方敌意螺旋式上升。

乌克兰危机升级,值得观察的是中美两大国对此的态度。美国至今出人意料地选择低调,显然与美国将大部分精力用来对付中国有关。而中国方面的态度,则非常耐人寻味。

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中国一直秉持一种相对中立的态度。这种中立的态度,其实背后多多少少有一些无奈。乌克兰是一个主权国家,而中国长期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基本原则,又有台湾问题的掣肘,所以对于俄罗斯策动克里米亚独立公投,以及半公开支持东乌克兰武装民兵的做法,中国很难给予外交上的公开支持,否则难以自圆其说。

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的乌克兰与中国关系较为友好。笔者尚记得在2015年央视主持人毕福剑酒席“辱毛”失言事件中,因为有传闻说乌克兰外交人员当时在现场,乌克兰驻华大使馆第一时间给予澄清否认,并且言明“乌克兰未参与任何反对友好中国的活动”,言辞之恳切,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傲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中方最终的做法是,在俄乌问题上用“历史经纬”之类含糊其辞的说法给自己解套,并保持中立。这一点当时的《联合早报》也有报道分析。

然而,自2017年特朗普上台以后,中美关系发生急剧变化,一时间美国对中国的针对遏制成为主流。作为严重依赖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的国家,乌克兰虽未在明面上参与反华,但是中乌关系逐步走向低潮,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其标志性的行动,就是中方对收购马达西奇发动机公司的最终失败。

长期以来,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始终是最大的制约和瓶颈,发动机的缺环限制了中国国产军民用飞机的性能提升,直到今天,也不能说完全解决。而乌克兰在所继承的庞大苏联遗产中,就包括了马达西奇这家重要的发动机公司。

看重马达西奇公司丰富的研发经验和数据积累,中国于2015年通过民营企业出面,试图通过收购的方式为马达西奇公司注入资金,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然而,2019年后,由于美国的压力,乌克兰政府逐步叫停了这笔收购。到了今年3月初,收购彻底失败,同时乌克兰政府还颁布禁止中方相关人员入境的决定。

如果说到此时,当初双方友好的氛围已经不复存在,另一个重要因素中方也不得不考虑。那就是台海局势问题。自特朗普执政后期至拜登上台这段时间,美国方面明显加强了在军事、科技、外交等等各个方面,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力度,很多问题上都开了恶劣的先例。

而且,自拜登上台以来,美国改用纠集盟友的方式,让一些中小国家冲在挑衅中国的一线。不得不说,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台海局势方向显得比较被动,有效应对的手段较为单一。

由于美国纠集盟友声势较大,中方显得势单力孤。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中方急需有实力的盟友助威;环顾全球,除了一些亲华的中小国家,能承担此角色的也只有俄罗斯了。也正因为如此,今年以来,中国与俄罗斯进行了多次联合军事演习,两国的军事合作有愈发紧密的趋势。

然而,如果说想让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支持中方的立场(事实上,俄官方舆论也确实多次声援过),礼尚往来,中方显然也应该在俄罗斯关切的核心问题上给予适当的声援或者作为。正所谓“投之以李,报之以桃”,中国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显然,乌克兰是俄罗斯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地位其实不亚于台湾之于中国大陆。

所以,我们就能看到,在乌克兰危机最为紧绷的关口,中国企业有了这样一个索赔行为。因为是纯商业行为,所以欧美方面很难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做文章,该行为也并没有违反中国官方的“不干涉内政”原则。但同时,不管这一索赔是否是中国政府实际主导或者默许,该行为实际上也向俄罗斯方面含蓄地表达了中方的友好立场。

作者是中国天津市私营企业业主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