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淳:失去灵魂的台湾民主

时间:2021-12-10 10: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联合报

作者:季淳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投书联合报,忧虑这几年民进党政府表现,趋近“不自由的民主”。台湾是不是真正的民主?如果是,为何走到今天;如果不是,那么台湾从一九八七年解严以来经历的又是些什么?

从比较政治角度说,台湾是民主转型范例之一:解严、开放党禁、报禁、国会改革、总统直选、军队国家化,到三次权力和平转换。吊诡的是,台湾可能也是民主价值深化较不成功的例子。

虽然民主在台湾行之有年,但许多政客并没有将制度背后的民主规范内化于心。因此便宜行事作为,往往对政党目标达成可收一时之效,却伤害民主化与制度化的努力。

为何民主转型成功后,台湾无法深化巩固民主价值?原因可能在于,族群政治对台湾民主化过程的巨大影响,结果是,与其说这些年台湾政治发展是民主化过程,不如说它可能是以民主化之名,行本土化的过程。因为两者目标何其相似,都是为了改革或推翻过去国民党专制政权,于是过程中,民主价值与本土价值纠葛夹缠,加上政治本身又是场感性大于理性竞争,所以倾向理性思考的民主价值,往往淹没于感情为出发点的本土价值之中。

再从比较政治角度看,台湾八零年代民主转型过程相对平稳,不像韩国在一九八七年经历一场百万人民群众运动。

何以致之?因台湾过去的专制政权,是植基于少数族群对政治权力不具正当性的寡占,这些年来将政权本土化,让居多数的本省族群得到应公平享有政治权力过程。因此,民主对一些本土政治人物来说,与其说它具有目的性价值,不如说是为获取并维持政治权力目标的工具性价值。如果民主的实现会妨碍这些目标达成时,民主是可以被牺牲的。

本来台湾本土化政治发展,在两千年民主转型后,可以有个深化民主的机会;可是一些政治人物仍沉迷于过去族群政治魔力,操弄统独、去中国化和历史重新诠释等议题。于是台湾民主化过程,先天上与本土化夹缠不清,后天上又受重创。

在第三波民主化来临前,民主国家居于少数,当时的政治学者主要关切的是,民主与专制的区别;第三波民主化来临,各式各样变异的民主政体如雨后春笋,今天政治学者关切的则是,种种变异民主制度间的区别,提出种种“混合政体”概念。今天民进党政府在内外监督下,并不容易真正走向某类专制独裁,但是它近来的所作所为,如何深化台湾的民主价值?如何替台湾民主寻找没有拥有过的“真正灵魂”?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