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中国疫情之谜

时间:2023-01-04 07: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京腔新韵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北京二环路上再现早高峰车水马龙的景象,这座人口超过2200万的超级大城市,正在慢慢走出疫情高峰。

过去一个月,北京在防疫措施大范围放松后首当其冲,经历了奥密克戎疫情海啸般的洗礼。身边的同事、朋友、邻居几乎都在12月中旬至下旬染病,疫情席卷城市的速度远远超出想象。

北京至今有多少人感染过冠病?官方没有公布数据,但中国流行病学专家曾光年前在一场论坛上研判,北京的感染率可能已经超过80%,甚至有可能更高。

至于北京有多少人在12月的疫情风暴中离世,实在难以估算。从媒体报道和网络流传的关于北京殡仪馆、火化场超负荷的情形看,这场疫情夺走的生命远超官方公布的数据和很多人之前的预测。

中国从11月起陆续松绑防疫措施,疫情随即在北京、广州、重庆等大城市快速蔓延。由于感染人数众多,官方从12月中旬起停止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12月下旬也停止通报每日疫情信息。

各地到底有多少人在这场疫情中感染,又有多少人因染疫离世,外界只能通过有限的碎片化信息,尝试拼凑出完整的图景。

一部分信息来中国个别地方的推算或网络调查。例如,青岛在12月23日推测,当地每天新增感染人数介于49万人至53万人。浙江省疾控中心最近也披露,当地进入感染高峰,近期每日新增感染者突破100万人。一些地方则通过网络问卷等形式,公布地方上的感染情况,例如海南的调查显示,全省预计感染率在12月30日已达到50%;四川省在12月26日做的调查显示,参与调查者的感染率达到63%。

关于中国疫情趋势的另一组信息,来自一些数据分析机构,最受关注的是英国健康数据分析公司Airfinity的估算。这家机构上周四(12月29日)估计,中国每天可能有约9000人死于冠病,每日感染人数约180万人。

Airfinity也研判,中国在春节期间的大量人员流动将加速疫情扩散,在1月13日达到首个峰值,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将达到370万人。此外,中国的染疫死亡峰值将在1月23日来临,单日死亡人数可能达到2万5000人;如果从去年12月1日起计算,届时累计死亡病例将达到58万人。

中国不再做大规模核酸检测,也没有建立抗原自测上报的平台,加上官方在冠病死亡人数统计上狭窄的定义,中国在这轮疫情中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已成为了谜。

除了上述提到的调查、估算,以及中国民众的个人经历、社交媒体上各种医院人满为患、殡仪馆不堪重负的消息,外界很难掌握中国疫情的整体形势。

《纽约时报》最近在一篇报道中形容,要判断中国的疫情规模和严重程度,犹如“一场大型科学猜谜游戏”。

因为缺乏透明和可靠的疫情数据,一些国家在得知中国即将开放边境后,采取了最简单的做法:“一刀切”地收紧对中国旅客的防疫限制。12月下旬以来,美国、日本、意大利等都相继要求来自中国的旅客,在登机前提供核酸阴性证明,入境时接受冠病检测等。防控措施最严的摩洛哥,规定从星期二(1月3日)起,所有来自中国的旅客,不论国籍,都不得入境摩洛哥。

这些国家的谨慎有其原因。在没有透明和可靠数据的情况下,外界很难有效评估中国疫情的发展轨迹。疫情的传播速度有多快,是否处于失控状态?重症率是多少,重症患者有哪些特征?大范围传播的是哪些变种病毒,它们在中国是不是变得更致命?有没有更加危险的变异毒株出现,传到其他国家?

从来临的星期天(1月8日)开始,中国将松绑持续三年的边境防疫措施。

中国打开国门,在后疫情时代与世界接轨令人鼓舞。但眼下中国疫情如雪崩般来袭,如何去面对迈向与病毒的共存的中国,面对一个疫情迅猛蔓延的14亿人口国家,会是世界各国要迎接的问题。面对可能大量入境的中国访客,各国一方面要保护本国国民,并对国内民意有所交代;另一方面,中国也确实需要解开疫情数据之谜,让外界对中国疫情的发展轨迹做出更科学的评估,并做好相应预案,毕竟中国的疫情会牵动全球的公共卫生和经济前景。

中国与世界在疫情后的共存,会是一个重新磨合的过程,但愿这个过程中,各方都能从科学和公共卫生的角度出发,相互理解、合作,别让冠病像三年前那样再次成为政治课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