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赴京前夕宣布研发“火星-20型”洲际导弹

在启程赴北京出席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前夕,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视察洲际导弹研究所时宣布正在研发新型“火星-20型”洲际导弹。分析称,平壤此举意在重大外交场合前夕,凸显“拥核国”地位,并释放持续推进核武与导弹能力建设的信号。

朝中社报道,金正恩星期一(9月1日)走访隶属导弹总局的化学材料综合研究院,检查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大功率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生产工序。该发动机在过去两年完成八次地面喷射试验,最大推力达1960千牛顿,预计将用于火星-19型及下一代火星-20型洲际导弹。

金正恩说,这一成果标志着朝鲜战略导弹力量在强化与扩张上发生重大变革,并要求建立批量化生产体系。他在现场向科研人员授勋,并亲自站在疑似火星-20型机身前合影。

据了解,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强度高、耐热性强,被视为减轻弹头重量和提升推力的关键。分析认为,这一技术不仅能延长射程,更为后续发展具备多弹头分导能力的洲际导弹奠定基础。

目前,火星-19型是朝鲜已知最大型洲际导弹,去年10月31日完成试射。朝鲜此前宣称火星-19型为最终完结版,但此次高调推出火星-20型,被视为追求突破现有拦截体系。

专家指出,朝鲜正通过新型发动机提升推力与弹头承载力,以发展具备多弹头分导能力的洲际导弹。

不过,峨山政策研究院研究委员杨旭指出,若通过碳纤维减轻重量,可能意味着火星-18型在发动机启动上存在技术缺陷。也有分析认为,平壤研发的并非原型火星-18,而是改良版。

韩国在野国民力量议员庾龙源直言,朝鲜所谓碳纤维技术可能依赖俄罗斯提供的高纯度原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年初即将召开的第九次党代会前,朝鲜正急于展示国防力量发展五年计划成果。金正恩近期密集走访新建军需工厂与导弹生产线,显示其全方位推动战略武力建设。

东国大学教授金榕铉分析称,朝鲜在多边外交前展示导弹研发,不仅意在向中国炫耀军力,更要向俄罗斯等国强调其核导水平已处高位,以巩固战略地位。

统一研究院洪珉则指出,金正恩与中俄领导人共同观阅中国尖端核武器,既承认中国核强国地位,也为朝鲜拥核正当性背书,向美国传递持续推进核武高度化、争取核拥有国地位的意志。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