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称美国多渠道主动接触北京 学者:不代表特朗普政府愿意让步

中国官媒称,美国近期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中国接触,有意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令外界关注陷入僵局的中美关税战是否会出现转机。

受访学者指出,这不代表华盛顿有意在关税战中让步,而北京目前则倾向于将谈判拖至更有利时机;但中国也意识到无法长期拖延,预计中美将在三至六个月内重返谈判桌。

中国央视旗下新媒体“玉渊谭天”星期四(5月1日)引述消息人士称,近一段时间,美国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中国接触,希望与中国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

文章分析,美国目前更急于推动谈判,因为特朗普政府正承受来自经济和舆论的多重压力,亟需在关税问题上寻求突破,重新营造“美国赢了”的叙事。此外,特朗普试图通过释放中国急于找美国谈判的信号,对其他谈判对手施压,迫使它们向美国让渡更多利益。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美国已深切感受到贸易战带来的反噬效应,包括股市波动、通胀上升和供应链紧张等问题,这促使特朗普政府不断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然而,吴心伯和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皆认为,这并不代表美国愿意在谈判中让步。沈萌指出,美国仍希望通过谈判争取对己方更有利的协议;而中国态度强硬,是因为已看透特朗普“胆小鬼博弈”的谈判策略。因此,中国更倾向将谈判拖延至更有利时机,以掌握更多筹码。

香港《南华早报》星期四引述消息人士称,北京不急于同华盛顿展开关税谈判,是因为特朗普政府内部分歧太大,北京在观察哪个阵营会占上风,以及其他国家如何应对为期90天的关税暂停令。

报道称,特朗普三位主要贸易顾问在对华政策上存在显著分歧,其中纳瓦罗和莱特希泽以强烈的保护主义立场和推动中美脱钩而闻名,而财长贝森特则倾向通过达成协议实现贸易体系再平衡。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受访时指出,特朗普团队内部分歧使中国担心谈判结果难以落实,因而不愿轻易启动谈判。“谈出的结果可能没人去遵守,中国也不愿意把它当成儿戏。”

北京此前一再否认与华盛顿进行了关税磋商或谈判,并要求在任何谈判之前,必须相互尊重并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

“玉渊谭天”星期四在文章中进一步阐明中国立场,强调在美国未采取实质性举措前,中国没有与美国谈判的必要。不过,文章并未完全关闭谈判大门,而是为双方互动留有余地,称“美国如果希望同中国接触,现阶段对中国来说也没有坏处,中方须要观察甚至逼出美方的真实意图,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另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财长贝森特星期四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网采访时称,中美之间相互加征的高关税必须降级才能开启谈判。

吴心伯分析,中国在这场由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中准备更充分,承受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小,因此不太可能轻易让步。中美一旦展开谈判,北京将力争掌握主导权,“什么时候谈、谈什么、怎么谈,都要由中国来定”。

但沈萌认为,中国也没有太多时间可以继续拖延,“(中美)双方都知道对方没有那么多筹码……现在就看谁能够撑到对方先让步”。

至于双方能撑到何时,顾清扬研判,中美都面临国内政治压力,预计双方将在三至六个月内重返谈判桌。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