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像是我的妻子,中国则是我的母亲。现在她们相处得不太融洽,而且两边都有核武器——而我在努力让她们都能笑。”这是华裔美籍脱口秀演员黄西近年来经常提及的段子。在《联合早报》“有客到”栏目专访中,持续十几年穿梭中美、跨越文化的他说,希望能为搭建中美文化的桥梁尽一份力,“这两个国家的人吧,除了外表之外其实没有其他什么区别,可能就是所处的地理环境不一样而已。所以我也希望能够用脱口秀来表达这个观点”。

首度来新加坡表演中英双语脱口秀《水土不服》和《双重关税(The Twin Tariff Show)》,黄西幽默解构全球政治、移民生活、职场失业,甚至人工智能。他在访谈中直言:“脱口秀演员不可能解决社会问题,但可以让人们宣泄一下。”这一理念贯穿他20余年的喜剧生涯,“能让沮丧的人接下来几天甚至一个星期心情都很好,这是比较积德的一件事”。

黄西在新加坡首次尝试中英双语表演两场脱口秀,将严肃议题以笑声化解(萧紫薇摄)

从2010年在美国记者年会上调侃拜登“一书胜真人”一举成名,到回中国十年见证脱口秀在华崛起,再到如今频繁重返美国舞台揭示亚裔处境,黄西从未放弃用笑声对抗偏见。在他看来,笑话是沟通的语言,更是对抗刻板印象的一种温柔而坚韧的武器。他所欣赏的幽默有深度、有温度、余韵悠长、耐人寻味:“犹太语里边,‘幽默’和‘智慧’是同一个单词。我挺欣赏这种说法,有点智慧、有点内涵的幽默”。

面对中国近年来脱口秀井喷式发展、女性演员集体“上桌”、性别议题高频出现,黄西不仅表达了由衷的支持,也一语中的:“男性拿女性开玩笑开了几个世纪,女性刚刚开始说几年,你就受不了了?”

当被问及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脱口秀演员,他笑言:“我们这个行业目前还安全,AI最大的问题是依靠大数据模仿,但脱口秀往往需要独特视角。”的确,那份“笑对沉重”的独特视角,正是黄西多年来的个人标签。

黄西在新加坡双语脱口秀专场演出前接受《有客到》专访(萧紫薇摄)

或许,正如他自嘲“脱口秀在天之灵”,错过中国热潮也未能在美国主流市场持续高光,但他始终坚持用一口不紧不慢的中式英语,在两个世界之间讲述真实、讽刺却又温暖、睿智的段子。让观众笑出声,也笑出思考。

点击观看完整专访视频,感受脱口秀如何成为这个戴着眼镜、外表木讷的理工科博士跨文化、跨时代的生存方式。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