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引发中国公众言论管控担忧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累计下载量已超1600万次,用户数量达600万人,已提供认证服务逾1250万次。
新华社星期五(5月23日)引述中国公安部消息,披露上述最新数据。
报道称,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公安部联合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组织建设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居民身份证等法定身份证件信息和国家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为自然人签发网络身份,能够实现匿名方式证明身份,减少公民身份号码、姓名等明文身份信息在网上的直接使用。
据报道,“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自2023年6月上线以来,已在主要互联网平台和政务服务、医疗卫生、交通出行等行业领域开展试点应用。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有关工作人员说:“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坚持‘自愿使用’原则,并鼓励各行业、各领域接入公共服务,旨在为自然人提供安全、便捷、权威、高效的身份认证方式。”
中国多部门去年联合研究起草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于2024年7月至8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称,官方拟为社会公众统一签发“网号、网证”,旨在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
意见稿发布后,一度在中国舆论界引起强烈争议。数名法律专家对提案中的隐私和政府监管条款表示担忧,并警告该措施表面上旨在提高隐私保护,但可能加剧对个人网络活动的监控。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