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富士康遭大陆查税的政经解析

时间:2023-10-25 11: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社论

最近中国大陆政府对鸿海旗下的富士康集团,进行税务稽查及土地使用调查;大陆官方虽然宣称是依法行政,但仍引发不同的解读。

由于鸿海创办人郭台铭正在进行参选总统的连署,很难不和选举连结。虽然郭台铭早已退出鸿海集团,但个人仍持有可观股份。查税行动才刚开始,两岸鸿海相关股票几乎全面下跌,单日市值蒸发台币近2000亿元,对于郭台铭个人及鸿海集团均是不小的损失。

陆方说查税是合理合法,富士康也表示会积极配合,但综观大陆过去对台企的措施,不少是与政治因素相关。例如曾有台湾企业因政治表态,而遭到大陆政府铺天盖地调查,也有台商因在台湾捐赠政治献金而惹来麻烦,更有台资被点名为“绿色企业”而被迫表态。此次查税的时点是在郭台铭连署的最后阶段,再加上郭台铭先前也曾公开表示,不在乎大陆后续可能的威胁及制裁,而使得问题更加复杂。

除了推敲政治因素之外,我们更应正视背后的经济意涵。富士康个案反应出大陆台商普遍面临的挑战。许多大陆台商是为西方品牌代工,例如富士康即是属于苹果供应链重要一环,将在台湾代工的经验,千倍百倍的复制到大陆,在量产的优势下,充分发挥“世界工厂”的功能;而在达成大陆出口创汇及创造就业目标下,也享受大陆不少优惠。

美中贸易战后,在美国强脱钩、去风险,以及降低供应链“含中成份”趋势下,这些台湾企业必须缩减规模,甚至退出大陆市场,营运大受影响。另外中国大陆为了突破西方封锁,政策开始转轨;以内需市场及中国品牌为筹码,强调自主创新,打造本土自主供应链。台商重要性已不如以往,不但优惠减码,生存空间更受到挤压,甚至还有可能成为大陆下一波“腾笼换鸟”取代的对象。

在台商重要性大幅降低下,陆方也可能会开始锱铢必较,加强执行过去未曾全面查核的部分,而税务则是最有可能被检视的项目,过去即有一些台商也面临类似问题。

其次以总体趋势观察,在西方国家推动“友岸外包”来选择信赖伙伴、限制国内敏感企业赴大陆投资,以及各国强调建构自主供应链等因素下,中国大陆吸引外资力道已大不如前,无论是“世界工厂”或是“世界市场”的地位均已动摇。

今年中国大陆经济情势低迷,前八个月进入大陆外资较去年同期下滑约5%,赴大陆的台湾投资更减少约8%,赴大陆投资占台湾海外投资比重更下降到近年来最低的17.6%。在投资带动出口力道变弱,以及大陆需求不振下,连带使得台湾对陆出口比重也明显下降。

然而在各国对大陆围堵下,中国大陆则透过各式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大陆将2023年订为“投资中国年”,公布所谓“外资优惠24条”,并全面解除外资进入制造业的限制。不过在另一方面,大陆又扩大对外资企业的监管掌控网路,各式法令例如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外关係法,以及反间谍法,不断推陈出新。政府可以直接对外资企业展开调查,先前已有无预警被调查的外商案例,而引发当事国抗议。

综合而言,此次针对富士康突击式的查税行动,对台商及其他外商也有寒蝉效应。

以政治因素影响商业经营环境,不利未来吸引外资;中国大陆投资措施如果仍不透明,即使有再多优惠政策,对外资还是吸引力有限,外资还会继续减少。

最后,若是台湾对大陆投资关系弱化,对大陆出口依赖降低成为长期趋势,如何强化大陆台商与台湾经济连结,并顺势开拓更多海外市场,对于台湾经济也是至为重要。

赞一下
(3)
27.3%
赞一下
(8)
72.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