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严格把控电动汽车增长节奏 令后来人不得其门而入

时间:2023-09-11 11: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彭博社

作者:Linda Lew、Sarah Zheng、高远、Chunying Zhang

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好比一场盛宴,但如果来晚了,恐怕就只能品尝扼腕叹息的滋味了。

曾几何时,在政府豪爽补贴的刺激之下,中国电动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然后政府就开始调控其发展速度,现在再要进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就不那么容易了。随着消费者需求受到打击,以及政府对生产许可证的严格规定持续高悬,那些雄心勃勃的后来者被迫与持证制造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者完全改变业务计划。

Frost&Sullivan高级咨询总监Esun Xu说,科技公司需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因为面临技术壁垒、财务要求、市场竞争、监管障碍和供应链管理等多重挑战,他们加入这场游戏变得越来越难。

最艰难的障碍是获得生产电动汽车所需的许可证。自从在2017年收紧规则以遏制产能过剩以来,中国授予的生产资质屈指可数,其中包括行业新人合众汽车。

随后在2022年的变化又要求电动汽车公司及其生产外包的公司都得具有生产资质,这就进一步加大了进入这个行业的困难。

实际上操作起来要比这些更困难,因为生产资质需要两个部门批准,其中一个是国家发改委,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已不予批准涉及生产资质从一家公司转移到另一家公司的交易。因讨论非公开事项,知情人士要求匿名。

国家发改委没有回复寻求评论的传真。

这正在重塑产业格局。上个月滴滴和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小鹏汽车结盟,或许就是一个体现。小鹏汽车买下滴滴的智能汽车开发业务,以提升技术专长,两家公司明年将推出面向大众市场的新品牌。

知情人士称,这对网约车巨头滴滴来说是一个重大转变,该公司曾寻求收购传统汽车制造商的股份以获取生产许可,但改变了做法,因为涉及生产资质的交易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的前景都很渺茫。

滴滴的代表没有回复寻求评论的请求,小鹏汽车发言人不予评论。

赞一下
(1)
50%
赞一下
(1)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