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森林:人人都可以是ChatGPT

时间:2023-06-30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张森林:人人都可以是ChatGPT

本地工程师谢睦泽的《提升个人知识 从容面对AI时代》一文(6月17日《联合早报·言论》),从强化自身能力,建立足以从容面对ChatGPT裹挟浪潮的人工智能(AI)时代的角度切入,劝勉国人从不同层面自我充实,不失为一篇醍醐灌顶的好文章。

综合谢文与我之前所做的一些思考,我归纳出人类可能在文字领域中,建立起与ChatGPT相似的能力的几点必要筹备工作。

第一是自身数据库的建立。人类破旧立新,在于结合过往经验与自身的独特感受,所以,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以媒体而言,在《南洋商报》时代,报社有资料室,所储存的以报纸资讯为主。在报业控股时代,资料室改名为资讯资源中心,所储存的仍以报纸资讯为主,但因名称的改变,资讯资源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近20年前,有一位学术人员告诉我,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手中所掌握的资料量,决定论文所能达到的长度和广度。

资料是记忆的主体。曾有一些文友读过我近期的几篇忆述与评述文字,问我为什么可以把二三十年前的旧事,巨细靡遗地记得那么清楚。事实上,我的记忆库哪里可能那么庞大,重点在于我所收存的资料,经过系统化的分门别类,需要某一领域的资料时,自然“手到擒来”,摘取自如。

从最感兴趣事物着手收集资料

人自懂事开始,或许就有必要培养起储存资料的习惯。应从何着手?我建议,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着手,再扩展至其他领域。1970年代中期,《星洲日报》每个星期天都会刊登一些植物花卉的照片和说明,对于这些图文并茂的报道,我都会剪存下来,塞满小小橱柜。

时至今日,我的资料收集范围更广,且呈双轨并进式,既收集纸质报章和出版物资料,也收集从互联网下载的相关资料。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我数年前撰写的一些书评,国外书本来源就是从网上下载的。线上资料存放空间不会超过一台电脑,重点在于有没有系统化的分类。

第二是建立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

从我与年轻人接触的过程中发现,现代人对通讯科技的掌握之纯熟程度,与人文历史知识之储备度,不成比例。很多人不读报章新闻或不看电视新闻的主要原因,在于主观上认为这些新闻与自己没有切身利害关系,所以与主流媒体渐行渐远。其实,无论是报章或电视的新闻报道或评论,有时候存在不少可资借鉴的生活例子,它们所提供的资讯,可能不会在当下与我们发生关联,却可能在未来某一个时刻影响我们的生活。疏离主流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疏离社会事物。

要建立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我建议先从与自身利害关系最密切者着手,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从最熟悉的事物着手,可建立对社会感知度的自信心。自信心一旦建立起来,会逐渐发现很多社会事物是与自己的家庭、工作、社交、学习圈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的。

关注与思考程度决定分析能力

第三是建立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社会议题就像一篇又一篇在课堂上理解与分析不完的作业题,但也正因这种庞大的资讯与议题充斥着各个角落,现代人的生活才会变得那么丰富和具有挑战性。要建立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首先又回到知识储备的起始阶段。只有善于储备资料,通过思考过程转化为有用的知识,才能最终用来理解与分析社会课题。

所以,一个人对所处社会的关注与思考程度,决定他是否能成功建立起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第四是建立对事物或议题的表述能力。

有了系统化的资料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理解与分析能力,之后就来到表达能力。今年5月下旬,我上了南洋理工大学开办的一个短期课程,主要在培养学员表述能力。

对事物或议题的表述能力,取决于语言表述能力。我建议不妨从自身的灵魂语言——也就是母语出发,在充分掌握以母语表达能力之余,才扩展到以其他语种表达的能力。在这方面,新加坡许多讲演会的组织,为不善辞令的人士提供许多训练与交流的机会。

除了口语,对事物或议题的表述能力,更多时候涉及文字。同样从母语出发,建立自身的文字表述能力,而后再扩展到第二语文或第三语文,应是可取之道。对事物或议题的口语或文字表述能力,基本上就是自身的知识储备、对社会事物的感受、理解与分析的综合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力。

在上述四个阶段的基本能力建立之后,创造力是另一阶段的能力。

创造力来自创造性思维,这种能力的建立,是统合辨析能力与表述能力,并且超越这些能力的。

就如谢睦泽在上文中所说,科学家的伟大“体现在能把一些丝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喜爱与好奇是一切创造的源泉也是开始,只有对周遭事物保持敏感与关注之心,才会有动力去感受、理解、分析和表述自己对它的看法,乃至于由此产生新建议甚或是创造性的见解。

时至今日,打字已被文字扫描软件取代,文字翻译已被翻译软件取代。不久前,我在一个发表会上认识到,ChatGPT已能取代配音员提供各式各样的旁白声音;从事配音工作的专业人士可能会失去一部分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创造性思维越发显得重要。资讯科技与人工智能软件能取代的,只是人类的一部分工作量,而无法取代创造性思维。

对于ChatGPT,我们应抱着见贤思齐的心态,将自己与之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才有可能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ChatGPT绝非洪水猛兽,面对它,与其担忧恐慌和束手无策,还不如朝向与其能力看齐的方向迈进,莫说并驾齐驱,至少是缩短距离。

作者是本地业余写作人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