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北约之手伸向东亚 日本打台湾牌玩火

时间:2022-07-03 09: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刚刚结束的北约组织马德里峰会,首度邀请日本、韩国、澳洲、新西兰四个非成员的亚太国家与会,有意将触角伸入亚太地区。在其新的“战略概念”中,更指中国构成“系统性挑战”。作为首名出席北约峰会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峰会上的表现格外高调,他在演讲中呼吁,国际社会应该表明,在东海及南海借由武力片面改变现状的尝试“绝对不会成功”。这是岸田继在七大工业国(G7)德国峰会上之后,一周内第二次高调针对中国。日本政客去年以来的连串言行显示,他们正在放弃战后的日本和平主义原则,将中美和中欧关系的低潮,视作与中国摊牌的良机,并背弃在台湾问题上对中方的承诺,给邦交正常化50年的中日关系蒙上阴影。

首邀日韩澳新与会

岸田反华最为高调

日本近期针对中国的动作多多,如指摘中国在东海中间线的中方一侧海域新建天然气开采设施,“推进单方面开发”,岸田文雄上周一在G7峰会上,特别拿此事攻击中国,他还妄称,北京单方面改变台湾问题现状的意图正在加强,渲染“今日乌克兰明日东亚”。

日本早就有借助北约力量的想法,4月7日,外相林芳正首次出席北约外长会议,5月日本统合幕僚长(相当于三军总参谋长)山崎幸二亦首度出席北约总参谋长会议。这次岸田文雄放下国内将于下周五(10日)投票的参议院选举而不顾,万里迢迢出席北约峰会,足见其对将北约引入东亚的重视,岸田上月受访时曾经表示,“欧洲和印太地区的安全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目的就是借助北约力量制约中国。

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因素固然是美国。美国一向将日本当作其东亚桥头堡,日本亦反过来将美国当作其外交战略的延伸工具。但近年来,日本对美国的战略配合,已经不仅是被动的“马前卒”,而是主动的“急先锋”。俄乌战争爆发后,不顾长期奉行的“无核三原则”,前首相安倍晋三竟提出日本要与美国“分享核武器”,并呼吁在5年内将防卫费增加一倍。

日本政客亦在台湾问题上屡屡挑战中国底线。去年12月,安倍在演讲中提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同日美同盟有事”,引起广泛关注。今年4月,安倍又在美国报章发文,再次将台湾和乌克兰相提并论,渲染台海的紧张局势,甚至建议美国抛弃“战略模糊政策”,明确协防台湾,背后的考虑就是希望突破日本对台政策的禁区。

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对中国的挑衅不仅停留在政客的口头上,近年在亚太地区针对中国的各种小集团中,从美日印澳四方机制(QUADS)、美日韩同盟,到印太经济架构(IPEF)、蓝色太平洋伙伴(PBP),都有日本的身影;日本防卫省计划新设的“统合司令部”,被认为是专门针对中国;据报道,日方或于近期派遣防卫省现役官员常驻台湾,引发中方严正警告;执政自民党提交给政府的议案,要求日本拥有“攻击敌国基地”的能力,还要求连带攻击敌国“军事指挥枢新”,已经突破了明文废止“对外交战权”的日本和平宪法的底线,引发国内舆论哗然;在这一片喧哗和躁动中,岸田在北约和G7峰会上高调攻击中国,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中国崛起日本失落

恐惧心理导致误判

中日两国是近邻,历史上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是对中国的加害者。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本应是抚今追昔、鉴往知来的时候,但日方却对中方的善意置之不理,屡屡做出伤害中方之事,其背后深层原因,是对东亚地缘格局变化的失落心态,以及对中国崛起后果的极度恐惧所致。

过往的东亚经济结构“雁行模式”是:日本作为雁首,掌握核心产业,主导东亚经济格局;港台新韩“四小龙”作为雁身,发展中端产业;中国和亚细安其他国家是雁尾,发展低端产业。但2011年以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这一格局已被打破。自2012年日方透过钓鱼岛“国有化”等举动,挑起中日之间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惟碍于中日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东京对华一直采取“走钢线”的策略:一方面不断试探中方底线,另一方面又不过分挑衅。但随着中美博弈的加剧,特别是冠病疫情、俄乌战争爆发,西方国家对华外交渐趋强硬,让日本认为是与中国摊牌的良机。

出于对美博弈的考量,北京近年对日方的小动作,顶多在口头上发出警告,未如对澳洲般做出回应,这也许被东京解读为软弱可欺。但是当北约将魔爪伸向亚太后,中国的应对策略可能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北约已经搞乱了欧洲,中方不会允许其再搞乱亚洲。 近期,中国第三艘航母下水、第六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成功,都显示中方在加速“军事斗争准备”,而多艘海军战舰长达半个月的绕日航行,更被视为对日本的警告。日方引狼入室或将引火烧身,押重注赌国运针对中国,最终必将为误判形势付出应有的代价。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