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近年来,脱胎于工业遗产的文旅项目在全国多地走红,工业遗产游加快发展。旅游唤醒了工业遗产,但要成为真正的旅游热点,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活化利用水平,寻求模式多样的发展。
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由工业管廊改造而成的首钢园高空步道首次对游客开放,许多人登上步道俯瞰园区春光,也能换个角度看滑雪大跳台“雪飞天”。乘着冬奥会的“东风”,“工业迪士尼”首钢园已成为目前国内工业遗产游的热门景区之一。
北京798艺术区、首钢园、重庆鹅岭贰厂文创公园、四川东郊记忆景区……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脱胎于工业遗产的文旅项目在全国多地走红,工业遗产游正在加快发展。
年代感变身“工业风”
“看着这座工厂回来了,还增加了这么多‘耍事’,我觉得很高兴。”近日,在重庆“九街有个单位”文创街区,一位长安机器制造厂的退休职工对记者说。
“九街有个单位”去年底开街后,迅速成为重庆又一个新的旅游“打卡地”。该街区在长安机器制造厂的旧址上改造而成,在充分保留原有厂房结构的基础上融入了新潮元素,规划成颇具烟火气的厂区夜市一条街。
穿过具有年代感的厂门进入街区,记者看到满墙的标语和手绘宣传画,车间、阅览室、工人俱乐部等陈设被重现,让人仿佛置身于往昔某个国有工厂中。一转身,充满现代风格的设计元素又扑面而来,林立的后备箱集市、咖啡厅、手工艺人作坊等,让这里产生另一种美感。
将工业旧址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改造成文创街区、打造工业遗址公园,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北京798艺术区、首钢园、重庆鹅岭贰厂文创公园、四川东郊记忆景区……一大批工业遗产通过保护和再利用,被改造成为具有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场景,受到很多游客的欢迎。
业内人士表示,工业遗产游迎合了不同群体的需求,年长者的记忆在这些场景中被唤醒,更有“抚今追昔”的怀旧感;年轻人可以在这里学习历史,感受新旧事物碰撞带来的新奇,老旧的年代感在他们眼里变身成了时髦的“工业风”。
旅游唤醒工业遗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很多曾在过去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业厂房关停,逐渐废弃。借助旅游这张牌,很多工业遗产被唤醒,“活”了过来。
旅游达人“野生”是一名工业遗产游爱好者,记者在他手机里看到遍布全国各地的工业遗产照片。“工业遗产是风景也是文化,既沧桑也时尚,这种多样性非常吸引我。”他说。
在不同地方,对工业遗产的文旅改造路径各不相同。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是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改建而成,设计者将自然元素与工业元素结合,将老工厂打造成了一处富有美感的生活休闲空间。上海杨树浦工业区,将上海最大的工业码头区设计成“滨江亲水游览带”,配有高档休闲餐饮、咖啡馆、酒吧和美食文化街等,很适合休闲度假和购物的游客。
全国工业旅游联盟相关负责人谈到,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通常具有地域独特性,要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去因地制宜地重塑、再造。
国家层面一直在积极支持工业旅游发展和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持续开展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发布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目前,已公布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不仅“活”起来,还要火下去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工业遗产改造的主要模式有:将工业遗产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现代艺术区,建立工业主题博物馆,打造成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
“模式多样才能让工业遗产游持续火下去。”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参观功能比较基础,只能解决工业遗产“活”起来的问题。还要深度融合参与性业态设计、文化创意产业植入、高科技技术利用、节事活动策划等元素,才能使工业遗产真正成为旅游热点。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说,比如北京的798艺术区,被称为国内工业遗产转型的成功样本,很多城市就照搬其模式,都朝着将工业遗产改造成文创园方向去发展,前期吸引了一波流量,后续却可能出现经营乏力的问题。
《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和历史传承,将工业遗产融入城市发展格局,保持功能协调、风格统一。鼓励利用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资源,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工业博物馆,打造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街区、创新创业基地、文旅消费场所,培育工业旅游、工业设计、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高活化利用水平。
去年下半年,作为老工业城市的重庆,出台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的方案,提出将“工业锈带”打造成“生活秀带”。重庆将建立140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名录、设立14座工业遗产相关博物馆、建成8个工业休闲体验街区和17座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8个工业遗产公园和12个工业旅游景区、形成7条工业遗产精品游线路、培育17个工业遗产品牌,争创工业遗址保护重要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