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洲:一场暴雨冲出迪拜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时间:2024-04-25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李彦洲:一场暴雨冲出迪拜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中东国家阿联酋著名城市迪拜4月16日降下超大暴雨,多地积水。全球第二繁忙的迪拜机场,大批旅客被迫滞留,机场营运长说,力拚在几天内全面恢复正常运作。当地民众生活秩序大乱,随处可见泡水车辆还无法清理。更有民众刚搬进去的新房子,遭大水直接灌进屋内,让屋主十分无奈。

位处沙漠地带的迪拜在24小时内降雨254毫米,是当地每年平均雨量3.12吋(约79毫米)的三倍以上,亦为1949年有记录以来最高。由于降雨量远超过迪拜排水系统负荷上限,多地出现淹水,部分地铁线停驶。暴雨迅猛导致水位急涨,有不少驾车者要弃车逃生。社交媒体平台有多条视频显示商场和房屋被淹,最少一名70岁年长者连人带车被冲走丧生。

阿拉伯半岛国家通常干旱,大规模降雨实在罕见,因此许多道路和设施的排水系统都不完善,一场暴雨就很可能导致淹水。除了迪拜所在的阿联酋外,邻近国家巴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也遭遇暴雨水灾;在阿曼造成至少18人死亡,载有10名学童的校车被洪水冲走。

媒体指出,沙漠城市迪拜过去并未花心思在建设城市排水系统,毕竟这座沙漠中的城市不常下雨。如今,官方只能靠着抽水车来排水,进度相当缓慢。

在迪拜生活的外国人表示,本来以为雨停了,积水就会退去,却惊讶地发现两天后,积水完全没退。只能困在家里,靠面包和零食度日,非常狼狈和无奈。

当地工程师认为,迪拜官方过去认为排水系统不重要,但随着气候变迁与全球暖化,如今正在为这个决定付出代价。更致命的是,一旦城市已经发展到像迪拜现在的规模和阶段,想要再设置排水系统是非常困难的。

这种景象,不禁让人想起前几年的中国城市内涝。近年来,武汉、广州、杭州、北京等城市频繁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严重内涝,可说是“逢雨必涝,遇涝则瘫”。2011年,“到武汉看海”成了流行词;2012年,北京“7?21”大雨让77位市民丢命。

中国没有西方国家那种大的下水道,修建的都是不过1米宽的排水管道。只有青岛这种前殖民地有大型排水管道。中国大陆大多城市改革开放后才大规模发展,不足50年,这种下水道又贵,所以大多都没修。中国开设下水道是学苏联的,苏联国土大多属于高寒地区,不适合建那种能走人的大下水道,建小型管道更合适。

更重要的是,城市建设造成普遍的地面硬化,土壤无法吸收降水,导致地面积水;这种情况在新兴国家非常常见。就是将以前城市的土路铺上水泥或混凝土,变成柏油马路,导致地面降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只能汇聚起来变成洪水,很多大城市一下雨就内涝。这种情况在大城市变得越来越频繁。

类似中国,迪拜修建了很多高楼大厦、摩天大楼,城市建设之美丽与投资之巨大,全世界有目共睹,颇有一番“赶英超美”之势。但一场大雨,却将短处与不足冲刷得暴露无疑。只顾向外界展现光鲜的一面,却忽视其他内在应有的配套基础设施,证明这个中东富裕国家,其实离发达国家还远,应了中国古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笔者并不是有意嘲讽、批评某个国家的城建,只是觉得在追求国家和城市发展的时候,内在的、外在的,各方面都要齐头并进,不然又会变成只有“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稍有天灾人祸,败絮的一面就暴露无遗,让全世界发现这么光鲜亮丽的城市,原来如此不堪一击,仿佛一夜之间回到100年前的游牧部落时代。

近些年,全球气候不稳定,厄尔尼诺等极端气象频发,像去年撒哈拉沙漠就爆发洪水;而一向凉爽湿润的欧洲,却经历了罕见的高温和干旱。各国应该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所警惕和认知,不能继续秉持以前的观念,认为干旱的地方永远干旱,湿润的地方永远湿润,应该改变观念,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就像这次,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承诺将针对城市基础建设进行紧急研究和通盘检讨。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作者是香港新闻工作者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