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华:创新的中国联想

时间:2024-04-01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李跃华:创新的中国联想

首先说明,题目的联想是动词,不是名词,不是某个品牌的名字。最近看了一本书《增长的逻辑》,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在中国的讲演集,主题是创新,以及中国如何创新。这个问题对当下中国来说极具思考和讨论价值。

20世纪德国历史学派等认为,创新是科学家和航海家的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大家逐渐认识到,创新是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以往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变,创造新生产方式、创新生产力的活动。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活力。菲尔普斯强调,创新要在行业和市场上获得广泛应用。如果没有,那就只是发明,不能称之为创新。

菲尔普斯认为,经济活力的发展,体现在经济和消费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工作方式的转变,而创新需要空间、能力和愿望。创新需要有容忍失败和非主流文化的空间,这须要政府和社会合力打造;创新能力需要培养,需要培育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这很关键;创新还需要愿望,需要激发社会中人去创新的欲望,社会才有活力。

菲尔普斯给中国的创新提出建议,须要发展教育,培育社会的创新文化。他还指出,一个国家的繁荣需要有本土创新,需要有基于草根层面的大众创新,国家才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发展。他以海尔为例子——海尔的张瑞敏在集团内部推动员工在集团内“创业”,激发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关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菲尔普斯指出,通识课程可能和商业课程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美国量子基金创始人之一罗杰斯也告诉美国年轻人,要做投资,不必到商学院,而是去学习文学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美国哈佛、耶鲁等名校的本科课程就以通识教育为主。中国清华大学、南京大学都在推本科生的通识教育,认为这个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菲尔普斯认为,在当下的中国,如果要推动创新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主需要的是对技术的成熟度判断,即学习新技术的技术素养,而国企管理人员需要的是商业判断力的培育。也许二者都需要,在不同企业类型各有侧重。但是,菲尔普斯这一点建议,值得行业内外人士思考,中小企业主如何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推动自己企业的创新发展;国企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育,必须注重对其商业判断力的培养。

创新意味着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的重新组合,推动生产力创新发展,其实也是中国最近提出的新质生产力。这样的发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

中国政府二十大报告和以往党代会的不同,在于把教育科技单独成章,并且放在高质量发展后面,凸显国家对教育科技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在这个章节里,创新被定义为中国现代化全局的核心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两年,随着美国对中国卡脖子的技术遏制,中国逐渐意识到原创技术的重要性,必须从0到1的基础性创新,不能再满足于从1到N的复制生产,唯有如此,中国才能成为创新强国。华为mate60的问世,振奋了很多中国人的内心。尽管其技术仍不是最顶端,尽管价格高企,但仍供不应求。中国人排队抢购的背后,是对华为代表的创新努力的认可与期待。

其实,过去一年,中国还有一个案例傲视全球,就是在2023年首次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当然,这个数字必须辩证地看,日本的很多车企已经是在境外设厂投资,如果算上这些,日本汽车实力仍然是全球第一。但是,中国汽车行业能在2023年实现这样的突破,已说明发展的速度和达到的新高度。中国汽车行业能有如此成绩,新能源汽车功不可没。也正因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合肥、常州等城市在过去几年成为发展的网红城市,先后迈进万亿元城市俱乐部,成为中国其他城市暗羡和学习的榜样。

笔者春节回乡,一个感受就是身边朋友都在换国产新能源车。放在四五年前,这是不可能的。之前,大家心目中汽车提档升级都是购置国外品牌,现在很多朋友换车,卖掉的是国外品牌油车,换上国产电车。产业发展、消费市场的变化太快、太大,背后的逻辑就是汽车行业的创新。

当然,在中国工信部前部长苗圩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只是跑赢了上半场,下半场——智能化才开始,这一步对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发展至关重要。行业内人士对此认识也很清楚。吉利集团总裁李书福在央视《对话》节目里直言,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只是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从前人、国外复制不了,必须创新发展。汽车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逻辑,只有走创新发展之路,才能走向未来。

取得的成绩让我们见识和体验到创新给中国带来的变化,面临的不足则让我们认识到中国创新的空间与方向。清醒看待成绩,冷静面对困难,中国的创新之路会越走越宽。

作者是南京大学副研究员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