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瀚森:能源战与全球化

时间:2022-04-19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时事透视

从2月24日开打至今,俄乌之战由俄罗斯总统普京口中“速战速决速退”的闪电战,演变成了消耗战与持久战。随着俄罗斯军队从乌克兰首都基辅周边全面撤退,战场从乌克兰全境转向东南局部,也标志着俄方的“特别军事行动”已经接近尾声。接下来就看普京如何根据实际战果,来单方面宣示“俄军胜利,班师回朝”。

即使战火最终在世人期盼下实现最小化直至停歇,全球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已经开启。欧洲大陆再也无法回到冷战后的平衡态势,俄罗斯依然必须继续面对北约诸国的信息战、金融战、贸易战等等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虚拟战场上,普京唯一有把握出手反击的就是能源战。问题是:普京能否凭着能源战这最后的王牌力挽狂澜,最终赢得这场国运之战?

欧盟国家整体对于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占比极高:煤炭60%、天然气40%、石油20%。欧盟领头羊德国对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在战前更是高达55%。这也就是普京威胁对欧盟“断气”及能源交易必须用卢布结算的底气所在。石油期货市场重回100美元时代,欧洲天然气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就是能源战的即时效应。

但是,硬币都有两面。俄罗斯的出口贸易及财政收支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在过去20年,包括石油及天然气在内的能源出口,几乎占到了该国总出口贸易的近四成。在遭遇史上最严厉的经济制裁之后,如果再断了能源出口收入,俄罗斯经济将面临崩盘的必然局面。

欧盟与俄罗斯在能源贸易上的高度捆绑,其实是建立在经济全球化的逻辑之上。世界各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合理分工,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及成本最小化。仅从地理位置上考虑,同处欧洲大陆,欧洲各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当然是最理想的选择,物流成本低且供应量稳定。

但一场俄乌战争改写了全球化的定义,在国家安全与国民生存面前,经济效益考量不再是首要因素。无论是油、气、煤,欧洲各国都必须在付出更高经济成本的前提下,重组产业链及调整物流网,找到俄罗斯之外的替代供应国或替代能源。民意如流水,欧洲人民在和平时代可以为了高涨的能源成本而上街示威,如今在战争阴影下,与其把自己的亲人好友送上战场牺牲,还不如情愿忍受更高的能源价格。

正因如此,欧盟对俄罗斯的第五轮经济制裁,已经实施了煤炭禁运,而油、气等能源禁运也已经摆在台面上。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但远远无法达到全球垄断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普京手上的这张能源牌,可能比军事牌更难打。历史一次次证明,一个国家的强盛及实力,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而无法通过穷兵黩武实现。

以安全为首要考量的全球化重塑,将会真正影响到世界大变局的最终走向。随着众多的跨国集团被迫从俄罗斯撤出,众多投资家、高科技精英全面屏蔽俄国市场,让经济“选边站”不再是一个敏感选项。在这样的民意浪潮下,如果相关国家领导人再进一步推动政治“选边站”,将严重拖累疫情后的全球复苏步伐,值得世人警醒。

作者是亚太区域企业集团总裁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