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原:防疫策略与社会正常化

时间:2021-12-15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国聚焦

尽管冠状病毒疫情不时出现起伏,但总体看,中国每日新增本土病例相当低,比如12月11日新增本土病例49例,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浙江绍兴等地。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仍然采取“动态清零”防疫策略,对付此种病死率与患病率并不算很高的传染病。该防疫策略固然有效,但因与社区封锁等“硬核”措施相结合,会让一些家庭、个人付出他们本不必付出的高昂代价,对社会、经济等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中国官方其实可以考虑适时终止“动态清零”。

终止“动态清零”,应与官方停止每日通报冠病疫情情况结合起来。目前有关方面会按日通报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等。不过,长期持续这样通报,并非完全没有负面影响。

假设对流行性感冒及其他传染病,按日公布全国或当地的新增确诊病例、现有确诊病例等,也会给公众造成心理压力,在特定情况下甚至会引起恐慌。若想使社会、经济较快恢复正常,在新增本土病例较少的情况下,停止每日通报疫情情况是可以考虑的做法。

“动态清零”防疫的替代选项,并非仅有“躺平式”防疫,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积极防疫选项:政府可积极帮助家庭、个人防疫,而这首先体现在疫苗接种上。对于愿意施打疫苗的民众,政府应免费提供多种疫苗供其选择。一般认为,疫苗接种率越高,越有利于疫情防控。目前,中国的疫苗接种率算是较高,但民众无法接种到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内的非中国产疫苗。这或当视为一种特殊的“疫苗保护主义”。

由于各种疫苗的有效性或多或少存在局限,加上有些民众不愿意或不适合接种等原因,仅依靠疫苗接种或不足以取得抗疫胜利。各国还应加紧研制冠状病毒药物,包括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并以低廉价格向公众推广,必要时甚至可针对特定人群免费发放。

然而,近期中国至少部分地方的做法是,疫情期间对购买特定药品要求实名登记并上报,比如广东在今年5月推出的实名登记报告药品目录中,就有连花清瘟等一些民众认为能抗冠状病毒的药物。基于特定防疫思维,官方施行的政策包括限制民众自行购买相关药物。

为更有效帮助民众抗疫,政府也应推动廉价的冠病检测试剂盒进入千家万户。这样,人们可在离家前做检测,也可在搭乘大众交通工具或参加大型聚会活动回家后迅速做检测。检测后若有疑问,可尽快采取应对之策。然而,目前中国国内不允许药店出售冠病检测试剂盒。

中国政府还应设立或资助设立冠病相关热线、网站、手机应用等,通过文字、语音、图像等方式,向民众提供免费咨询、诊断等,这对防治冠状病毒也是有益的。这些热线、网站等也可承担向特定公众寄送免费药物、检测试剂盒的任务。然而,目前中国普通民众一般不清楚如何在家获得免费的冠病咨询、诊断等服务。

现阶段冠病似走向“流感化”,一般认为人类会与病毒长期共存。在这种情况下,用政府积极帮助家庭、个人防疫的策略替代“动态清零”策略,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尽快摆脱疫情阴影,走向正常化。

若坚持“动态清零”,在冠状病毒长期存在的情况下,会导致疫情防控常态化。这样,整个社会实际上会长期处于“低度正常化”状态,一有风吹草动就高度紧张,社区封锁等“硬核”措施重现,至少部分人的生活又会受到影响,而当地经济也会被波及。中国目前就是如此。

有人说,“动态清零”防疫策略体现“制度优势”。中国高度政治化的动员体制、全面监控体制以及社区封锁措施等用于过度防疫,或许该项优势与“负优势”并存。非正常化的防疫策略,难以使社会较快走向正常化。

作者是历史学博士,时评人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