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2016年首堵为济南 北京退居第三

时间:2017-01-13 08:1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即时新闻

一项最新发布的年度城市拥堵排名显示,2016年度拥堵济南夺魁,北京则由2015年的首位退居第三。报告指出,一线城市拥堵的增幅呈现出放缓趋势

  (记者王明婷)在一份2016年度的排行榜中,济南位列第一,哈尔滨次之,北京则从2015年的年度拥堵第一退居第三。上海则滑出前十,位列第十一。

  以上结论出自1月10日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下称“报告”),该研究报告由高德地图主办,并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阿里云、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DT财经等数据机构合作发布。

  你所在的城市是否属于十大堵城?根据报告,2016年度拥堵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济南、哈尔滨、北京、重庆、贵阳、深圳、昆明、杭州、大连、广州。与2015年相比,前十名中,杭州、大连、广州排名都下滑了四位,而贵阳和昆明则都属于新入榜城市。此外,从数据来看,哈尔滨早高峰上班最为艰辛,济南则是晚高峰最堵城市。

  仅32%城市拥堵在缓解

  济南何以成为2016年年度首堵?报告显示,济南2016年度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2.173,平均车速19.89公里/小时。而哈尔滨的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2.116,北京则为2.061。报告指出,济南的拥堵主要与去年政府“高快一体”、“海绵城市建设”、新建地铁等城市大面修路施工有关,项目竣工后拥堵或将得到较大改善。

  实际上,在《201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下称“2015年度报告”)中,济南已经高居榜单第二。且在2015年,济南、哈尔滨、杭州、大连4大二线城市拥堵纷纷超越一线城市,涌入年度拥堵榜单前五。

  报告中拥堵程度的判断依据主要是高峰拥堵延时指数(拥堵延时指数=出行旅行时间/自由流(畅通)旅行时间),报告中的交通出行大数据来自交通行业浮动车和7亿高德地图用户数据的结合。全天统计从早6点到晚10点,其中,早7点到9点为早高峰,晚5点到7点为晚高峰。

  报告指出,2016年,全国32%的城市拥堵在加重,36%的城市拥堵与2015年持平,32%的城市拥堵在缓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加,2016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城市高峰通勤受到拥堵的威胁,其中有32个城市高峰拥堵延时指数超过1.8。这说明正常情况通勤30分钟在这些城市会增加24分钟,达到54分钟之久。其中,更有4个城市高峰拥堵延时指数超过2.0。

  拥堵又是否具有地区特征?报告指出,从同比拥堵上升和下降的大体趋势来看,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拥堵呈加重趋势,而中部地区城市拥堵除较大城市加重外,其它城市拥堵基本都与2015年持平或小幅下降。2016年,成渝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四大区域拥堵都在上涨,其中成渝地区涨幅达5.5%,是涨幅最大的区域。

  北京退居第三堵一线城市拥堵增幅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拥堵的增幅呈现出放缓趋势。北京从2015年的拥堵首位退居第三,上海更是由2015年的年度第七下降到第十一。

  报告显示,在一线城市拥堵趋势中,北京上涨的趋势在0.24%,深圳达到1.56%,而上海和广州都呈下降趋势,广州下降最明显,拥堵下降了1.38%。

  一线城市第四季度带动了全年拥堵的缓解。报告指出,2016年一线城市拥堵的增长和下降幅度都小于2%,非常微弱处于停滞。而从四个季度的拥堵趋势来看,一线城市第四季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深圳同比降幅最大,达到了9.2%。报告指出,一线城市第四季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深圳同比降幅最大达9.2%。

  2015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北京驾车出行的上班族通勤要花费畅通下2倍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拥堵时间成本全国最高。北京在2015年3次单双号限行的缓解政策(全国最多),未能阻止拥堵夺魁。

  而去年北京拥堵的缓解或与城市副中心功能分区变迁有关。报告指出,自明确北京市通州区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地位以来,城市功能分区发生了明显变化,城市住宅区的数量明显增多。通州区副中心的政策导致城市人口向副中心迁徙,相应的副中心交通出行强度增加,特别是住宅型区域增量明显。报告显示,一线城市11月开始拥堵由中心城区转移到郊区,同比2015年11月,一线城市11月的城区内高峰拥堵呈现明显下降。

  此外,京津冀区域同步发展,周边拥堵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报告指出,近年来京津冀一体化让北京及其周边城市同步快速发展起来,其中河北的廊坊拥堵上升了3%。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