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三十余年 他却说“改革的进程太慢了”(2)

时间:2018-12-30 09:2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人物记事

结缘改革

1982年10月,从北大毕业后,彭森被分配到中共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当时,正值东北工业结构重大调整和城乡所有制结构剧烈变革时期,受马洪、孙尚清同志主编的《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研究》启发,彭森在工作之余着手研究辽宁发展战略的所有制结构、工农业结构、城乡结构等十大结构性改革。试水之作《辽宁城市结构问题刍议》受到好评。不过,后续几篇未及展开他就被借调到刚成立的国家体改委工作。念及此,彭森仍觉得尚有遗憾。

1985年初彭森正式被调入国家体改委。此后三十余年间,他一直处于改革的核心,探索改革理论,从事政策研究、行政管理,经历了中国改革的不同阶段和历次重大事件。“农村联产承包、国企改革、价格闯关、财税分配制以及目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回望改革中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彭森感慨万千。

他清晰地记得,1987年陪同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汇报“价、税、财联动方案”搁置后国务院体改方案办收尾工作时,田纪云副总理说的一番话:“价税财方案不搞了,但是财政分散化的问题早晚得解决。现在中央领导还有战争年代积累的威望,将来中央地方干部资历都差不多,中央财政不集中一点,地方怎么会服从宏观调控呢?”

他体会到中央和地方改革的紧迫性与复杂性。两年后,彭森到牛津大学进行研究访问时,选择了中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为研究方向。

今年7月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彭森回忆起1993年夏天,他跟随时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朱镕基一行去各省进行分税制谈判的场景。“两个月时间内,走访了13个省、市、自治区,一个地方接着一个地方去谈,谈判过程异常艰辛。特别是在收入划分和基期年的确定这两个主要利益参数上,中央和地方不断博弈,最终达成共识。”

改革无止境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彭森受邀去各大媒体、单位作报告、演讲。

“发展无止境,改革亦无止境。”彭森在不同的会议、场合中呼吁,改革是一场解放思想、不负使命、薪火相传的接力。在今年9月份发布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持发布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报告》,彭森是总负责人。他邀请了迟福林、樊纲、张思平、刘尚希、党国英等智库学术带头人,分别负责八个分报告的研究,聚焦五年多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市场环境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改革各个领域的重要改革进展。

彭森认为,当前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改革中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问题。过去改革都是倒逼式的改革,遇到问题就改革。如果沉浸在“问题导向”改革任务之中,而忘记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一些关键环节的改革过于滞后就会成为体制性短板。

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改革任重而道远。比如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壁垒,建立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实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他对当前一些政府不积极、不作为,官员保守执政的做法表示担忧,“现在不是试错成本高的问题,而是对于中国这样巨大的经济体量来说,改革的进程太慢了”。

“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当天,年度学者获奖人朱民,一进休息室就跟彭森交谈起来,朱民深受这位“老体改人”的感染。拍摄杂志封面照的空当,他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道,“他们那一代人很多都是理想主义者,是一批坚定的市场导向改革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细数起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央行前行长周小川,中国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等等都曾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7月采访彭森的时候,临到最后,这位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老体改人”倚靠在椅背上陷入沉思。他说,“早期的一批改革者往往都是理想主义者,奋斗、探索,曾经历过暴风雨的洗礼,也有过迷茫或擦肩而过的辉煌。但是初心不改,初心就是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富强。”

赞一下
(19)
67.9%
赞一下
(9)
32.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