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研究所设计师张小平跳槽引争议(2)

时间:2018-09-29 07:4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人物记事

《新京报》前天引述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知情人士称,网传消息为恶意炒作,网络流传的该所公文由该所人力部门提交给仲裁机构,但未经多道审核,内容存在大量偏差。“是为了让他回来脱密,才把他写得多么重要,引发了网络上的轩然大波。”同时,张小平在该研究所的年薪也不止12万,航天系统同级别的研究员年薪税后应该在20万左右。

报道说,张小平加入的民营企业是北京蓝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今年4月,张小平作为该企业代表到浙江湖州开发区为该企业下属的蓝箭航天智能制造基地办理了相关环评备案手续。蓝箭航天(湖州)智能制造基地已于9月27日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后,可实现发动机每年产能200台,火箭每年最大产能30枚,可实现火箭各系统总装总测及核心组件的生产研制。

民营公司拉到很多风投 疯狂从国企挖人

另据航天科研院所的一名科研人员介绍,近几年,由于商用航空航天领域成为资本追逐热点,“民营公司拉到很多风投,专业人才都在国企,所以他们疯狂来国企挖人,工资至少比研究所翻一倍,所以研究所很多人都往外跳,特别是去年到今年,跳的特别多”。

由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仍坚持通过劳动仲裁让张小平回该所“脱密”,张小平能否顺利在北京蓝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任职成了一个未知数。但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为了迫使张小平回归,不惜夸大其辞,结果让自己陷入舆论风波。

官媒也大多支持张小平跳槽

张小平跳槽事件暴露出中国国企存在技术人员晋升通道狭窄、薪资待遇偏低、难以留住人才等弊端。网络舆论以及包括光明网等官媒也大多支持张小平跳槽到民企发展,国企改革也再度引发热议。

《新京报》昨天发表社论说,张小平风波说明,既需要从法律和制度上,厘清涉密高技术人才流动的边界,同时也需要完善相关法规,扫清妨碍人才流动的障碍。

人才流动频密本就是开放性社会的特征,有些技术人才从国企流向民企,也说明人才流动“玻璃门”正被打破。这样的流动越频繁,社会也会越有活力。

赞一下
(66)
86.8%
赞一下
(10)
13.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