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中美GDP大比拼

时间:2022-04-29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时政

北看记

中共高层本周二召开了一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第二季度经济低迷,疫情蔓延、上海仍在封控、股汇市双跌,市场信心跌到低点的这个节骨眼上,主持的这次会议,反映了高层对经济前景的切实焦虑。动态清零方针不能改,光靠货币政策已不够给力,只好重拾老办法:扩大基建带动内需以刺激经济。

由此可见,虽然疫情暴发并叠加俄乌战争引发的诸多不确定性,中国高层可没准备让经济“躺平”,反而要更用力地刺激增长、实现官方定下的全年5.5%左右经济增速目标。除了为保障国内民生就业,其中估计还有政治考虑。

什么政治考虑?《华尔街日报》本周的一篇独家报道指向了答案。该报道称,近几周在高层财经官员的会议上指出,维持经济平稳增长对于证明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对照西方在政治和经济的下滑态势,至关重要。

《华尔街日报》没有提供其信息来源,但上述讲法部分契合去年初中国最高层提出的“东升西降”观点。去年1月,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传达在中央党校的讲话精神时,提到“东升西降是趋势”,相信这是出自的判断。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今年全球抗击疫情的气氛已大不相同。世界多国纷纷开放,中国最早扑灭国内疫情的优势不再,反而面对动态清零的极大压力。不过,中国不会放弃证明自身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最近也在公开讲话中,透露出中国要逆势而上,力保第二季度经济增速重返5%以上的信号。

王一鸣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资管峰会上说,中国应在5月上旬控制住疫情,实施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来对冲疫情影响,让二季度经济增速重返5%以上,为全国实现5.5%的预期目标奠定基础。他提出需要保证物流和供应链的畅通,积极有效扩大国内需求与消费,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其中提到“消费这一块能不能向低收入者,特别是困难的家庭提供更多的直接补贴来刺激消费?”。这番话,为中国下来可能对特别贫困家庭发消费券埋下伏笔。

实际上,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为4.8%,中国政府将全年增长目标定在5.5%左右,其进取程度超出外界预期,意味着今年二三四季度必须奋力“赶进度”,如今遇到疫情暴发与俄乌开战,难度又更大了。

根据中国官方测算,要实现官方的2035年的远景目标,即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翻一番,只需在2020年后的15年里维持GDP实际增速年均4.78%足矣。一些经济学家因此认为,如果中国政府在俄乌战争后才研拟年度增长目标,大概不会定得这么高。

不过,认真想想,即使如此,中国增长目标似乎有“没法不进取”的原因。美国去年全年GDP的实际增长就高达5.7%,是1984年以来最强涨幅。美国总统拜登当时自豪宣称“20年来美国经济增速首次超过中国”“这不是偶然”。

GDP只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之一,把GDP的数字竞赛看得重,凸显的是背后的较劲心理,以及意识形态和制度之争。中美互为头号假想敌,为谁的制度更优越明里暗里较劲,争着论证或反证“东升西降”,这实在不是好事儿。这个态势正使两雄竞争变为零和游戏,为彼此制造愈来愈多陷阱。

美国当前的通胀达到40年来最高,美联储就被批评为不舍得让经济减速而太迟出手。中国把所有大课题都与制度优越性挂钩,政策选择空间则会越来越小。此外,政府惯性地在逆风中加注加码,结果可能是弯道超车,但也可能得付出其他代价,即所谓的“赢了战役,输了战争”。

中美如今都在把赌注加大,中国自称只追求一个对中国制度更安全的世界;但在美国看来,对中国制度更安全的世界就是对美国的不安全,这个对立与矛盾还在加剧。

在本星期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中,要求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会议称,中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做了汇报,这些部门相信都被赋予了加强基建的任务。各部门是否能快速推出有效益的项目?在今天的中国,发展基建还能发挥早年的经济作用?而且,是否会付诸行动,大家拭目以待。

赞一下
(27)
32.1%
赞一下
(57)
67.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