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勇:2017年: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不确定(2)

时间:2017-01-30 05:4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全球社论

俄罗斯与美利坚的矛盾症结在于此前西方逼俄太紧,因此特朗普在竞选中对普京的处境表现出相当的“体恤”和理解,认为应该停止对俄制裁,甚至表示可以认可俄对克里米亚的蚕食。对商人特朗普而言,只要停止或放缓对普京的穷追猛打和紧紧相逼,即能赢得对方的好感和配合,用商业术语来说无非就是“适当放利”“有钱一起挣”。

与中国的冲突就不同了,这里涉及的是北京能否遵循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这一原则问题。而且,特朗普认为,中国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从这个体系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现在该轮到中国放血让利了。可现在的趋势是,中国获利后不仅不反馈,甚至还有另起炉灶、建立自己体系的打算和动作。

一句话:美俄关系是让利多少的问题,而中美博弈则是未来谁当老大、谁来制定国际游戏规则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就能理解为何中国国家主席中领导人1月中旬要率领70多人的庞大代表团,隆重参加瑞士的达沃斯论坛。他要以此告诉美国:你放你的狠话,我做我的实事;你不和我玩,总会有人和我玩。

另外,中领导人此次的瑞士之行还带有另一层涵义:中国认为,传统的三边关系已不能真实地反应当今世界的力量分配,而且从长远角度看,“三足鼎立”也未必能带来真正稳定的国际秩序。对中国这只“狡兔”而言,与俄美打交道并没有太大的安全感,这里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因此它还需另觅一个“窟”。而特朗普在外交上的“孤立主义”倾向,或许正在给中国提供弥补这一缺憾的最佳机遇。

北大西洋两岸的盟友关系,在二战后一直是确保西方引领世界的坚定基石。特朗普在竞选中的种种表示,以及在日前召开的当选后首次记者会上对欧洲几乎鲜有提及的事实,均给欧罗巴这个古老大陆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1月1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布鲁塞尔针对这一局面发表讲话,紧急呼吁欧洲保持足够的行动力,并作好在国际上承担更多责任的准备。

她在这个外交场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即便是北大西洋伙伴关系,也没有永恒的保证”。笔者关注国际政治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切身感觉到欧洲对美国的信赖开始产生动摇。或许,中国需要的第三“窟”正在悄然形成。

至于欧盟在英国宣布脱欧之后,以及在特朗普“孤立主义”外交理念势在必行的情况下,能否成功地启动并完成内部整合,就要看今年法国、荷兰和德国的大选结果了。

2016/17年的跨年夜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一家夜总会发生恐袭事件,造成39人死亡,多人受伤,这似乎给2017年带来了某种不祥的预兆。

世界再次站在十字路口

一个没有美国控制或主导的西方会是个什么样?一个内部充满裂痕的欧盟,在对战争的记忆已然淡化的大背景下何去何从?一个把西方排除在外、并全由俄国人、伊朗人和土耳其人来控制的中东地区将意味着什么?身处有史以来最严重危机中的阿拉伯人,除了独裁专制、恐怖主义和背井离乡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选项?在民族主义复兴的今天,如何挽救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国际协定(如气候协定)?

曾于1900年至1909年间任德意志帝国总理的伯恩哈德·冯·皮洛夫(Bernhard von Bulow),在阐述20世纪初德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时曾说过一句名言:“我们无意将任何人排挤出局,但我们要求也能拥有阳光下的一席之地。”在此语境之下,中国的振兴是否能规避“武力是后来者居上的手段”这一魔圈?

新的一年里,世界还有若干其他的热点,但所有这些热点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当今国际政治的主轴依然是中美俄三国的互动。至于欧盟最终能否在国际舞台上完全成为独立的“一极”,将取决于欧洲选民的理性。

笔者有理由相信,在笛卡儿(法国)、斯宾诺莎(荷兰)和康德(德国)这些哲人的故乡,理性终究会占据上风。不错,“特朗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欧洲的右翼民粹政党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可白宫这位新主人带来的政治不确定性,也正在引发欧洲人的反思。

当然,理性的伸张需要平和的环境,因此,但愿2017年欧洲能避免发生大规模的恐袭事件,否则将很难排除欧洲一体化进程出现“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果。

2017年,国际政治究竟会给世人带来什么样的光景,目前尚难预测。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恐怕就是“不确定”。

作者是德国时评专栏作家

各种迹象表明,特朗普上台后很可能会亲近普京打压北京。如果我们冷静观察、思考并分析,就会发现,他的这个战略取向,并非是建立在个人好恶基础上的厚此薄彼,而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试图修正业已倾斜的三边关系。这说明,特朗普并不是一个外交“生瓜蛋子”,他发现了问题的实质。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