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等关税生效前 台行政院证实完成技术性磋商

美国对等关税星期五(8月1日)实施,对台关税税率迟迟未公布引发揣测。台湾行政院星期四(7月31日)证实,关税谈判已完成技术性磋商,正研议联合声明。

美国总统特朗普延后至8月1日实施的对等关税宽限期将结束,但至截稿为止,美国尚未与包括台湾在内的六个主要贸易伙伴达成协议。台湾更是美国前十大贸易逆差对象中,唯一未公布关税率的贸易伙伴。

对于谈判进度,台湾行政院发言人李慧芝星期四在记者会上证实,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与谈判团队尚在美国谈判,台美已完成技术性磋商,就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贸易便捷化、供应链韧性、经济安全等议题达成一定共识,也商讨投资、采购等台美经贸合作议题,并以此进行联合声明的磋商。

综合彭博社与台湾《联合报》此前报道,台湾为争取与日本齐平的15%税率,提出总额高达40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并扩大采购美国农产品、液化天然气与武器,以缩小对美730亿美元贸易逆差。

台湾卫福部食药署7月30日突然更新美国水产品输入规定,涉及贝类输台,也引发与关税谈判相关的联想。不过,卫福部次长林静仪隔天受访时称,2018年就已启动系统性查核,并非针对关税谈判。

针对台美关税谈判,台湾最大在野党国民党立院党团总召傅昆萁星期四受访时则说,关税协议必须经立法院同意,国民党支持政府努力,但也应评估台湾是否能承受,必要时应重启谈判。

对于台美贸易谈判卡关,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连贤明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举办的活动上分析,症结点应该是在农业,而非汽车关税。

他说,汽车关税和货物税最大问题是税损,金额不小却有解决空间,但农业部分牵涉到食安,很容易被解释为在美国压迫下放弃民众健康。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引述一名熟悉美台贸易谈判的知情人士形容,美国像“榨柠檬一样”榨取台湾,要求全面开放市场。赖清德陷入两难,如果接受苛刻的贸易条款,选民将会反弹;若拒绝,未来若台海情势恶化,恐失去特朗普支持。 “对台湾来说,惹怒特朗普的危险关乎生死。”

除关税压力外,原定8月赖清德访问拉美三国并过境美国,以及6月国防部长顾立雄赴美参加国防对话的行程均遭延期,传出都与特朗普顾忌对华谈判敏感性有关。

在台湾内部,赖清德则因大罢免惨败,面对党内的检讨声浪。

内外交迫的情势使赖清德支持度创新低。 《美丽岛电子报》星期四公布民调显示,赖清德的执政满意度从6月的44.7%降至34.6%,创上任以来新低;不满意度从46.8%升至56.6%,亦创新高。信任度则从上月的45%跌至37.2%,不信任度达50.3%,双双刷新纪录。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