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2025年下半年,世界大国博弈持续。俄乌冲突逾三年仍陷入拉锯战,以色列加大对加沙地区的军事行动,导致当地人道主义危机急剧恶化。在全球各地领土争端继续呈现复杂态势之际,过去多年表现一直疲弱的香港经济,却出现了复苏迹象。
上周四(7月31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本地生产总值(GDP)预先估计数字,今年第二季GDP同比上升3.1%,比市场预期的2.8%高,而且是连续10个季度上升。当中除了出口增速加快,私人消费开支在连跌四季后,终于恢复增长。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由于经济体量庞大、产业结构成熟、人口增长缓慢、技术进步边际效益递减等因素,很容易长期处于低增长周期。近20年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年均GDP增速,大多在1%至2%区间波动。在发达经济体之中,香港今年第二季经济增长能有3.1%,可以说非常理想,甚至是显著高于平均水平的“优异表现”。
如果以上的数字比较抽象,港府上周三公布的第二份《香港营商环境报告》,在这方面的描述会更加具体。该份报告详细罗列各项数据,显示香港经济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刻,开始止跌回稳。
以招商引资为例,2024年香港境外母公司在香港开设的公司数目,同比增长约10%,总数近一万家,初创企业数目则有近4700家。两项数字皆创历史新高。
此外,港府自2022年底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以来,已引进80多家重点企业,一共投资约500亿港元,创造两万个职位。在全球经济未明朗、地缘政治风险升温之际,能持续吸引外资与初创企业落户,说明不少海外企业对香港营商环境投下了信心的一票。
香港经济之所以有这些不俗的成绩,某程度上要感谢美国总统特朗普。特朗普今年年初上任后,对全球各国加征关税,短期内给香港带来一定压力,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即使美国对香港实行高关税,香港由于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反而出现了生机。尤其是关税战引发全球资本避险需求,使得香港成为国际资金的安全港。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由大陆流到香港的资金,净流入已超过8400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港股IPO集资额达1050亿港元,稳居全球首位。同时,中概股回流趋势加速,香港成为其首选上市地,进一步提升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当然,经济氛围改善,离不开港府近年的努力。例如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官方过去几年一直积极招纳人才。今年的《香港营商环境报告》显示至今已有近50万宗申请、近33万宗获批、近22万人已到港,这组数据说明香港不仅吸引企业,也成功汇聚到全球人才来港发展事业。
港府近些年积极发展“盛事经济”,启德体育园今年3月启用后,截至5月31日已举办15场大型演唱会,累计录得约59万入场人次,超过五成观众来自中国大陆和海外。同一时间,启德体育园也举办多项国际性体育赛事,渐渐成为热门地标。
在此情况下,香港旅游业正在慢慢复苏。资料显示,2025年上半年访港旅客达到240万人次,同比增长12%;酒店平均入住率回升至78%,高端酒店房价更已恢复至2019年即疫情前的水平。
但港府也应该以平常心看待经济复苏,不宜被一时的利好数据冲昏头脑。毕竟一个地方的经济活动,通常由繁荣、衰退、底部与复苏四个阶段组成。香港经济自2019年以来持续疲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政治动盪、疫情冲击以及全球经济放缓等因素。经过多年的经济增长放缓,若无意外,香港GDP终究会有所回升。这个现象在统计学领域也叫作“回归到平均值”。
实际上,香港经济未来仍面临不少挑战,除了中美贸易战、地缘政治风险等外部因素,最大的问题是经济转型。目前香港经济结构存在深层次问题,尤其是消费模式转变,商厦和街铺空置率高,租售价急挫,成为经济发展的隐患。
假如说,止跌的核心是“止损”,只要政策方向正确,市场便会暂时喘息;回升的核心则是“重生”,更依赖经济系统“自主造血”,涉及结构的全方位修复。这就像一个人感冒发烧,吃退烧药能快速降温,但增强体魄,就要长期间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过程漫长。眼下香港经济只是止跌回稳,港府仍要加倍努力,加快引导经济转型,才能为经济持续增长带来更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