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官方通报形式主义典型,自治区发改委、司法厅、应急厅等被点名。
据内蒙古日报消息,内蒙古自治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星期五(8月22日)会同自治区纪委办公厅通报五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
根据通报,今年1至7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及其牵头的议事协调机构多次违规向盟市党委、政府(行署)发布指令性公文,在公文中提出指令性要求。其中有文件直接要求盟市党委主要负责人亲自上手,制定有关问题整改方案,报送整改进展情况。
自治区司法厅也被点名,通报提到,自治区司法厅控制参会人员范围、层级不到位,未履行审批程序要求旗县(市、区)层面参加有关会议。
通报还指出,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工作作风“慢、粗、虚”,起草文件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与上位文件重复率达80%,在审核部门发现问题退回修改后,行动慢、落实慢,一拖再拖。
此外,鄂尔多斯市部分旗县统筹、节约的意识不强,频繁到一地集中扎堆学习考察;兴安盟突泉县开展的入企问需、定向服务市场主体活动入企次数多、解决问题少,重形式不重结果等。
通报指出,以上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等有关要求,暴露出有的地区和部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意识树得不牢,各级各部门应深入整治“慢、粗、虚”作风顽疾,紧盯仍然存在的有关问题,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中国官方本月初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要求严控文件和会议数量、不得频繁要求基层填表格报材料等,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执行,“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