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奇昌:赖清德民调领先下的危机和挑战

时间:2023-12-12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当政府用生硬的数据对内宣传,却避谈所得分配不均的问题,自然会与多数年轻人的实际感受有落差,甚至产生相对剥夺感。经济成长与人民感受的矛盾,正是给予面对执政包袱的赖清德的一项警讯。

12月7日台湾美丽岛电子报公布的2024年大选第84波民调,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以40.1%支持度领先国民党侯友宜31.6%、民众党柯文哲14.8%,民调趋势显示蓝白合破局后,侯友宜支持度一路上升,拉开了与柯文哲的差距,选战格局终又回到传统蓝绿对决的情境。

回顾今年选举情势发展,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铭三位候选人陷入蓝白合争议,迟至11月24日登记截止才告一段落。相较于三位对手阵营投入选举的不确定性,赖清德早在民进党4月12日正式提名总统参选人后,便马不停蹄展开竞选行程。不过,赖清德虽在“三脚督”“四脚督”民调中领先,但支持度却未有显著上升的趋势、40%的天花板一直无法突破。甚至在11月23日蓝白合热议之时,他的支持度还下跌至31.4%,与侯友宜31.1%相近。蓝白合确实是此次在野联盟是否胜选的极大关键。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民调,赞成蓝白合的选民有52.3%,不乐见民进党继续执政的有53.5%。两者几乎相近,此即显示“下架民进党”不只是蓝白阵营操作的口号,也是社会上对政党轮替的看法。

政党轮替的前提,是民众对现任政府的不信任和否定。但从领导人执政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增长率、台商及侨外投资金额、半导体及资通讯、人工智能(Al)、生技等战略产业出口总值上升,股市指数上扬,甚至超过香港恆生指数等总体经济数据来看,台湾在民进党七年多执政下,经济增长是明显可见的。但为何有半数民众乐见政党轮替?症结就在民进党副总统候选人萧美琴在近日媒体专访中所指出的“社会还是很多人,没有享受到经济成长的果实,政府还须要做更好的国家治理、资源分配,关于这一点,年轻人会有所期待”。

当政府用生硬的数据对内宣传,却避谈所得分配不均的问题,自然会与多数年轻人的实际感受有落差,甚至产生相对剥夺感。从美丽岛电子报11月国政民调来看,67.9%的20岁至29岁、73.1%的30岁至39岁受访者认为,台湾目前整体经济不好,反映年轻族群对执政团队的不满;过去,这群40岁以下年轻选票是蔡英文2016年、2020年赢得选举的关键,如今却转成柯文哲的主要支持者。经济成长与人民感受的矛盾,正是给予面对执政包袱的赖清德的一项警讯。

郭台铭最后时刻能颠覆选情?

民调也反映出民众对于副手的看法。历来总统大选,副手是谁都不是关键。但这次国民党由代表“战斗蓝”的赵少康出任,他有多年媒体从业经验,能回应与引导话题和节奏,是侯友宜在选举能见度与民调上升的即战力。尽管郭台铭目前退出了选举,但以其百万人连署的气势与实力,若在选前最后关键时刻,再次号召“泛蓝大团结、下架民进党”,势必对国民党候选人有一定程度的助益;这也是民进党不可不防之处。

赖清德支持度在蓝白合破局后回升至40.1%,副手萧美琴功不可没。作为台湾外交政策的执行者,以及同为“猫奴”领导人蔡英文的私交好友,萧美琴弥补了赖清德阳刚的气质,她展现对年轻族群的同理心,激发年轻选民对民进党的好感,同时带来党内“英系”及社会“英粉”对“美德配”的好感。如何持续发挥她的形象魅力与社群效应,扮演独立作战的角色,与赖清德分进合击,考验民进党竞选团队的规划能力。

选前30多天,蓝白合11月的震荡效应犹存,国民党支持者回归、民调快速增长的气势,是侯友宜7月23日正式提名以来的高峰;加上柯文哲与民众党支持度下滑,中间及年轻选民若仍对政党轮替仍有所期待,是否将出现部分选票转移至侯友宜,把选战形势拉成五五波蓝绿对决的基本态势?这将是一直以逸待劳的赖清德竞选团队当前急迫的挑战。

12月5日《纽约时报》指出,沮丧的年轻选民将是台湾大选不确定因素。民调起伏变化迅速,选举终究会回归根本问题:候选人的国家愿景与施政蓝图能否被选民认同。曾在2016年、2020年支持民进党的年轻人并非对政治冷漠,而是对未来缺乏信心和期待。赖清德竞选团队必须思考如何说服这群在乎个人及社会未来、但却对执政现况感到失望的选民,让他们相信民进党仍是一个值得人民继续期待的执政团队。

作者是民进党创党18人工作小组成员、海基会前董事长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