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两岸经贸政策应有明确宣示

时间:2022-10-29 10: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社论

当前台湾经济面临的外在环境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为错综复杂的时刻。随着全球需求衰退、美国对中国实施晶片禁令,连台湾产业M型化后一枝独秀的半导体产业都难以延续荣景;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大陆经济持续下行,大陆政府二十大之后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呼吁台商尽早撤离的呼声不绝于耳。在此大环境下,仍高度连结的两岸经贸投资关系似乎已走到一个真正的分水岭。在民进党2016年执政后,尽管致力透过新南向、新西进(欧洲)及联结美日等政策试图分散经贸投资过度集中中国大陆的风险,但从数字上来看,台湾40%出口到中国大陆的情形并没有明显改变。

事实上,纵使政府力图分散过度集中的风险,多年来却从未明确宣示对两岸经贸投资抱持的确切态度与政策。于是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相同,都是WTO成员伙伴,两岸仍在比较利益的原理下透过贸易进行分工并相互依赖。尽管面对大陆政府不公平的贸易政策、任意而为的进口限制、人才挖角、仿冒窃密,台湾政府始终泰然处之,都只有非常低阶的技术性因应措施。

这与美国如今不计代价针对中国的积极政策大异其趣。中国大陆崛起,台湾承受的政经风险绝对远大于美国,如今美国根本不理WTO规范,在国安考量下采取高度限制贸易投资的政策,当然值得台湾政府参考。

历经疫情及战争洗礼,依据比较利益原则分工进行贸易投资已不再是铁律,各国的“安全”考量升温。既是安全考量,政府就该有不同于自由贸易的强力规范,美国已做了最佳演示,台湾则仍付之阙如。

在大陆政府二十大后,各方多将焦点置于是否会武力犯台及台湾国防应有的因应,其实更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两岸经贸投资风险的加大。就投资而言,习近平已提出“规范财富累积制”,这个“共同富裕2.0版”已为台商新增变数,政府也难施援手。就贸易而言,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过去被认为中断的可能性不高,如今须高度警戒,甚至现在就应开始策划ECFA一旦终止的调适政策。

在中国大陆近年来致力发展进口替代、建构完整供应链之下,两岸贸易已由上下游合作转而成为水平竞争模式。

数据显示,从电子零组件开始,大陆产品不但逐渐取代台湾产品,甚至已渐成为关键零组件供给者。观察最近的数据,尽管全球经贸受到各种冲击,也冲击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但对大陆出口比重依然居高不下,反而是台湾因贸易战所获得的转单机会导致台湾对大陆上游中间财的需求与进口增加。这种相互依赖的局面若不能积极改变,则随着外在环境的巨变,势将使台湾的贸易陷入险境,进而可能影响经济成长动能。

政府先前为求扭转两岸经贸投资局势,也提出相关产业与经贸政策,从六大核心战略产业、新南向政策到致力加入CPTPP、争取台美FTA,令人感受到重新打造产业结构、多元全球布局以避免对中国大陆市场过度依赖的努力。

然而,政府从未明确宣示对两岸经贸投资关系的政策立场,这不但与美国大异其趣,也与过去历任政府大相迳庭。政府未能宣示立场,不但使得政府相关部门无法厘订较长期的经贸与产业布局,更使得企业无法在乱局中得到比较明确的指引,以进行全球投资与贸易布局。

如今虽然美中科技战与全球经济衰退为台湾经济带来冲击,但台湾现在正好有机会链结美欧先进经济体,藉以提升台湾的经济体质,如何在中国大陆经济下行、需求衰退与经贸风险骤增的大环境转变下,聚集有限资源,转向聚焦融入先进国家,应该是值得努力的方向,而这有赖政府对于两岸经贸投资关系的明确宣示与落实。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