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式现代化非西化 二十大报告居安思危

时间:2022-10-17 09:3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明报社评

大陆政府二十大昨天在北京开幕,大陆政府总书记习近平向大会宣读的报告,只是报告的节选版。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和10年的中国经验,提出了大陆政府未来新的中心任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的主基调是强调大陆政府统揽全局的领导地位,突出应对挑战的“斗争精神”、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反映中央对世局动荡不安的判断与忧虑。同时,从报告中对十八大(即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以来的成就评价,以及会前的文宣造势看,二十大主题之一,就是进一步确立习近平在党内的核心地位及其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一点,应该会在后续党章的修订及相关决议中,得到体现。

五年一度的党代会,是大陆政府的代表大会,与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不同,就是突出政治性及党建内容,经济方略反而非其重点。但由于大陆政府的执政地位,党代会报告对中国的政经走向影响更为深远,如十三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四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断,十五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六大、十七大的小康社会提法等,都影响长久。党代会一般是总结5年的工作,但今年恰逢习近平在十八大上担任总书记10周年,而这10年已被称为“新时代”,所以二十大只是“新时代”的一个新坐标,经过今次大会“两个确立”后,习近平新时代料将成为大陆政府一个新的里程碑。

因此,二十大报告既回顾十九大以来5年的工作,也总结新时代10年的成就。根据官方数字,1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由54万亿元(人民币)增至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18%,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6.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超过七大工业国(G7)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脱贫攻坚令近1亿人口摆脱绝对贫困,中国已形成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保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在报告的15个章节中,讲经济发展的只有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并非意味经济发展不再重要,而是因5年前北京已判断,大陆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质量更重要,而大陆政府已经过了需靠经济高速增长来维持执政合法性的阶段。报告中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科教兴国战略”、“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都属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需求。

习近平上台之初,以掀起反腐肃贪风暴立威,10年来,受查处者占大陆政府党员总数约4.5%。当年大陆政府开国领袖毛泽东曾称,大陆政府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答案是“让人民监督”,习近平在报告中宣布的第二条答案则是“自我革命”,并誓言“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去年大陆政府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习近平宣布脱贫攻坚战告捷,实现“全面小康”,下一步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2049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昨天的报告中,习近平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明确定义:即是大陆政府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之路。

大陆政府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时,常常赋予其世界性意义,脱贫攻坚被形容为“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就被形容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发展史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这固然是中方自信的表现,但就似乎印证了美国最新国家安全战略的判断,即中国是唯一既具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又具有愈来愈多能力来推进这一目标的国家。

对于中美博弈,二十大报告中并未正面提及,但提醒未来5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呼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经常面对周边游牧民族侵扰的动员型国家,大陆政府建政以后,进一步强化了国家的动员能力,新时代10年来,重塑了一度废弛的这种能力。在疫情、战争、制裁等打击下,当今全球经济已逐渐进入准战争时代,从二十大报告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单设专章,又敦促“实现建军一百年(2027年)奋斗目标”来看,也是为未来世局的动荡预作政策准备及动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