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李家超新政满百日 无风无浪未燃希望

时间:2022-10-10 09:5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01

01社论

上任百日,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已经收到“土地及房屋供应统筹组”和“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的“百日报告”,又称他和团队已经订立过百项不同的政府工作指标,会在月中发表的《施政报告》内公布。回望李家超的“百日新政”,香港勉强算是无风无浪,但政府也未燃起新希望,让社会看见美好未来,跟李家超提出的“开新篇”尚有一大段距离。

目前冠病个案较年初第五波疫情大幅改善,内部与对外的防疫政策得以逐步放宽,经济也看见复苏迹象,譬如失业率进一步下降与航空公司重新展开招聘等。这百日社会虽然发生几宗严重伤亡意外事件,包括红馆演唱会大荧幕堕下、秀茂坪安达臣道地盘天秤倒塌等,但李家超政府能够迅速回应和应对。这些表现值得肯定,但对于香港而言却不足以重新启航。

未见重大挑战纯属侥幸

这段日子无风无浪,其实不算是新一届政府的功劳。就拿冠病疫情为例,李家超上任百日本港新增个案50余万宗,而爆发第五波疫情的年初百日则有逾100万宗,两者相差超过一倍,但这是否代表新一届政府防控疫情有方?答案显然并非如此。疫情上月初重回每日万宗高位,李家超政府的应对其实没有多少变化,只是因为年初感染高峰与早前“谷针”措施带来的群体免疫作用逐渐呈现,病毒才不致于在社区大幅扩散。

由此看来,这百日不少情况只算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月前揭幕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便是林郑月娥从政务司司长任内开始着手促成其事;而官方正在讨论的精简土地发展相关程序、怀疑虐待儿童个案强制举报机制等立法建议,其内容的酝酿主要亦系来自往届政府。至于李家超团队快速回应突发事故,或许令公众耳目一新,但后续调查暂时未看见明确进展,严格来说也无法当作管治成绩。

想深一层,不少事故背后存在着官方监管业界不力或港府放任贫富悬殊等深层成因。尤其现届管治团队也包括了不少旧人,他们若然只是沿袭旧政以“乘凉”,香港也不可能走得多远。公关和宣传工作无疑是这届政府所重视和积极改善的,但负责任的管治者更应该做的是踏实地展开改革。百日间的侥幸不能当作功劳,百日后的事态发展必须未雨绸缪。

深层困局未见解决良方

李家超的百日工作包括了订立“关键绩效指标”、责成“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提交加快兴建公营房屋的建议等。单就现阶段来看,仍然没有抓对管治问题的重心和深层次原因。例如针对跨代贫穷问题的“共创明‘Teen’计划”只能惠及2000名弱势家庭初中学生,对物价水平高昂、最低工资过少的普遍问题却视而不见。为解决地区环境卫生问题而展开的“香港新市容”全港清洁运动,不但忽略不属市区的新界郊区与离岛范围,更没有让社会看见它如何解决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卸责、执法不力陋习。

再看社会最关注的土地房屋议题,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早前明言她的“百日报告”将会维持上届政府十年兴建33万公屋单位目标,这变相宣告李家超政纲里造地建屋的“提量”目标没了着落,顶多只会在短中长期目标作局部调整做到“提速”、“提效”而已。至于提振经济一事同样毋容乐观,零售业销货额数字仍未追回往年同期表现,标普全球公布香港特区采购经理指数亦已接连下跌数月,上月更是半年以来首次跌穿50持平线,但政府的板斧仍离不开电子消费券和放宽入境。

对于大量港人移民外流,政府也未见有具体对策,对外“抢人才”反而显得流于口号,更被某些人利用来推动减税托楼市。诸如利益固化藩篱、产业结构单一等事,连中央政府亦早已提点,但至今香港人仍未见化解问题的曙光。何况社会部分人对政权的怨气与不信任犹存,国庆前后便有零星的毁坏国旗与区旗行为。即使李家超政府设置再多“关键绩效指标”,如果未能对症下药、展开改革,深层次问题还是不会得到解决。

毋忘林郑月娥前车之鉴

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林郑月娥五年前开局同样有近似的良好气氛。当时国家主席习近平来港出席就职典礼,新任管治团队矢言将会务实有为地解决各种民生和经济难题,社会期望他们处理好上届遗留下来的烂摊子。而且林郑月娥于2017年上任百日后也发表过一份“就任首100天工作进展”报告,谈及如何积极改善行政立法关系、接触社会各界聆听意见、促进与大陆的联系合作云云,并且罗列了一大堆不同部门正在启动研究或检视的工作,跟李家超百日内制订指定工作目标的方向也相当接近。

无奈就在林郑月娥“百日新政”以后,她治下的香港却是变得风高浪急,社会撕裂不断恶化。政坛原先憧憬与泛民主派间的“大和解”,反过来在高铁站“一地两检”等争议过程里激化为双方的“大对决”,后来修例事件更加演变成大规模暴力冲突,最终别说改善行政立法关系,整个社会都陷入了无休止的动荡中。至于百日“工作进展”报告提及的各项政策措施,有些像“港深创新及科技园”项目拖到今天都未能正式展开,也有些像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都被今届政府推翻,遑论达致最初说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目标效果。

新一届特区政府必须要从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林郑月娥政府覆辙。“百日新政”幸运地算是无风无浪,但一时间的侥幸安逸,难以充当长远方略的基础;短期治标之法,无助解决植根深层次结构的问题。稳定开局可以是五年良政善治的起点,但也可能不是。《施政报告》公众咨询期间,李家超屡次提出“为市民谋幸福,为香港谋发展”,我们希望他届时能够提出政策改革,为社会点燃希望,看见香港如何扬帆启航。唯有在无风无浪的日子未雨绸缪,香港将来才能承受更大的风浪,不致再次翻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