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勘:国际社会为何心忧猴痘?

时间:2022-06-08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热点话题

世界卫生组织6月3日将猴痘的危险程度调为“中等”。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统计,全球已确诊的猴痘病例达到911起,疑似76起,报告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国家达到36个。其中英国累计确诊225起,西班牙186起。日益增多的病例令世卫和国际社会、主流媒体十分担心,并连篇累牍报道,原因何在?

客观地看,此次发生的猴痘有多种特点,表现为国家和地区不同、传播链不同、时间持续较长、传播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有变化,因而最终可能演变成一种变异的或是新的疾病。历史上,前车之鉴并不远,即爱之病。

欧美地区猴痘未来可能大幅增多,但与该病在传统非洲地方的发病数相比,小巫见大巫。从时间上看,猴痘出现于自然界已数千年,只是肆虐人间几十年。猴痘1958年在猴子身上发现,197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发现了首起人感染该病毒的病例,但多年来,这只是一种地方性疾病。在最早发现猴痘的刚果,每年有上千人被感染。世卫组织刚果办公室刚发布消息说,自今年初以来,该国共有1200多人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病例遍布全国18个省,造成58人死亡。

再往前,世卫组织的统计是,2020年1月1日至9月13日,刚果共发生4594起猴痘疑似病例,包括171起死亡(病死率为3.7%)。2019年同期,刚果发生3794起疑似病例和73起死亡(病死率1.9%),2018年报告的疑似病例总数为2850起(病死率2.1%)。

再回溯得更远一些。自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当时称为扎伊尔)发现首起9个月龄猴痘人间病例以来,到1986年为止,全世界95%的报告病例发生在刚果。其他非洲国家(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加蓬、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和南苏丹等)也有猴痘病例报告。2003年,美国在进口染疫动物之后出现过一次疫情。2018年在以色列和英国以及2019年在新加坡曾确认出现单一输入性病例,所有诊断病例都来自尼日利亚的旅行者。

过去,猴痘主要局限在非洲,但如果突破非洲,可能会造成什么局面呢?去年3月,一家名为核威胁倡议协会(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NTI)的非政府机构组织,与慕尼黑安全会议合作,进行了一场虚拟的关于生物安全危机预防演练,由亚赛夫(Jaime Yassif)博士等人撰写了一份30多页的报告,试图为国际社会提供可行建议。结论是全球可能在最近两年出现一种不寻常的猴痘病毒株,从今年5月首先出现在虚构的布里尼亚国家,并在18个月内在全球蔓延。最终在2023年12月结束,虚构的猴痘大流行导致全球超过30亿病例和2.7亿人死亡。

这个预测不过是一种虚拟,而且对这场大灾难的定性是生物恐怖袭击。即便猴痘暴发,但历来该病的基本传染数(R0)也没有超过1,因此无法造成大流行,除非基因有突变。这个模拟演习似乎不足为凭,也不值得过度担忧。不过,猴痘的出现当然有现实忧虑。最大原因是,传播方式有了变化。

猴痘主要是从动物传给人,这是第一链条,而人际的传播是第二链条,后者比前者的传播要弱。从第一链条看,猴痘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到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伤口黏膜传播。人际的二次传播主要由于密切接触了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或者被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污染的物品,以及呼吸道飞沫传播。

这两种传播方式在现阶段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经过性接触传播。世卫负责传染病防治的执行主任海曼称,现在看来,猴痘病毒已经以性传播、生殖器传播的形式进入人群,这扩大了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目前许多猴痘病例都是在性健康诊所发现的。

欧洲权威医学杂志《欧洲监测》最新一期发表了关于猴痘的研究特辑,分别报告了5月在意大利、葡萄牙、英国和澳大利亚诊断出的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诊疗过程。报告中的大部分患者都是此前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年轻男子,而且部分患者爱之病毒(HIV)呈阳性。此外,研究者首次在意大利三名猴痘患者的精液中检测出猴痘病毒。

这种情况说明,此次欧美国家的猴痘,主要是经过性传播途径发生的。患者的皮肤病变不同步,从单个或群集的点到脐丘疹伴进行性中央溃疡,最后是结痂。病变多位于生殖器和肛周。这也意味着,此轮猴痘发病的几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大部分人通过性途径传播,二是主要通过同性恋传播,三是有些人还同时有爱之病感染。四是一些人的精液中检出猴痘病毒。

但世卫还无法将欧美出现的猴痘称为性传播疾病,因为这只是刚出现的现象。世卫一再强调,不能将这种疾病污名化。由于传播方式改变,欧美出现的猴痘似乎可能进入另一种模式,成为性传播疾病,或至少可以经性接触传播。历史上,爱之病就以类似方式发生。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道,洛杉矶地区五名健康的男同性恋者患了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后来美国其他地区也相继发现相似病人,CDC重新评估,推测这是一种新的疾病在流行。到1982年底,仅美国就有30多个州报道了800多起相似病例。这些患者从同性恋者和静脉注射毒品者迅速扩大到海地移民、血友病人和接受输血者,同时高危人群的配偶和子女也是易患病人群。

这些病人不仅身体体表受损,机体主要脏器也受到严重伤害。同时,他们有个共同特征,免疫系统尤其是T胸腺淋巴细胞受到严重破坏。直到1982年,研究人员才把这种主要损害人体免疫系统的疾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而且后来才慢慢明确,是由非洲绿猴的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入人体,经过突变成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并侵噬人的免疫系统。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输血和血液制品、母婴垂直传播等三大途径传染,因此确认为性传播疾病。HIV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从两个月到15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有,迄今尚无任何有效的根治方法。

现在,人类还在日复一日地与爱之病做斗争。猴痘是否会成为另一种新的性传播疾病,有待观察,这也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担忧。不过,即便猴痘会发展和扩大,但人类的胜算比面临爱之病更大。由于猴痘与天花是近亲,天花疫苗可以预防(有85%的预防效果)。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2018年批准了首个用于治疗天花的药物TPOXX(tecovirimat),对猴痘也有一定疗效。抗病毒药物和牛痘免疫球蛋白也可治疗猴痘。

作者是中国北京学者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