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确诊破千是心理关口 香港要改善行政

时间:2022-02-10 08:0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昨天确诊数字破千,是疫情发生以来首次,从600多到1100多,只增加400多,但从3位数到4位数,象征意义更大。昨天大量市民排队接种疫苗,是对疫苗通行证政策的正面反应,但如果加上其他因素,诸如食物供应暂时短缺,病毒加速在更大范围传播,可能会随时造成更多楼宇,甚至更大范围的围封检测,人心虚怯将会以不同形式呈现。现在政府必须做好各项解释工作,以及改善执行抗疫措施的管理,提振民心,才能凝聚市民齐心抗疫的士气。

市民接受天有不测风云

不能接受政府执行不力

Omicron传播能力强是主因,过年人群增加聚集是偶发因素,两个因素叠加,确诊个案倍增成为必然。虽然如此,也不必过度恐慌,新加坡连续3天过万宗感染,不会在香港重演,因为特区政府没有放弃“动态清零”的政策目标,防疫手段也在不断加强。至于食物供应的暂时紧张,纯粹是因为跨境货车司机出现5个感染案例,导致深圳加强对司机的检疫手段,食品未能如常送到香港,才会供应暂时紧张,内地的供应以及香港本身的库存仍然稳健,运输因素消除后,供应回复正常,价格也会回落。

人心虚怯难以预测的部分,是感染个案无处不在,随时可能在任何人的身边出现,一旦住处、办公地点有人感染,就会实施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包括限时完成强检,甚至围封强制检测,最长的时间达到7天禁足,又或者会被送到检疫中心隔离14天。这些难以逆料的事情,在大家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说来就来。虽然有一万个不愿意,但这并非市民埋怨的焦点,因为天有不测风云古已有之,既来之则安之就是。又或者积极响应呼吁,储备一定的必需品,甚至乾粮,一旦住处被围封,也不至于措手不及,市民也有居安思危的心态。

对于不可抗力的因素,市民做好了物质与心理准备之后,就要看政府的执行管理能力。葵涌邨的强检,一栋楼的居民早上持阴性报告可以离开,几个小时后禁止离开,这些朝令夕改的做法,不但令市民无所适从,更大的影响是失去对政府的信心。密切接触者被送到竹篙湾检疫中心,有人几天都没有工作人员给他们做检测,有人在限期前可以离开,行政管理归属不同部门,政出多头导致管辖范围可能重叠,可能有漏洞,有些事没人管,受影响的可能只是为数不多的当事人,但广大市民对整体防疫措施的有效性,必然会产生猜疑。

不同部门各管一方也是问题,卫生部门发出强检令,一个区需要检测的市民人数激增,但负责提供检测站的部门“依然故我”,导致愿意配合政府防疫的市民,顶风冒雨去打蛇饼,最拥挤的检测站,有市民要排队六七个小时才能做检测。即使有承包商使用派筹的办法,减低市民排队之苦,但全港数十个检测点,依然人龙处处。到底是派筹机不够,还是有其他问题,应该设法弄清问题所在。简简单单一个派筹机器,只要政府说一声,任何一间银行都会愿意借出,又或从一些因为疫情已经减低处理量的政府部门,调出几十部机器也不成问题。但已经好几天了,负责的政府部门继续闭门造车,无视民间疾苦,这些做法,只会令市民在民怨沸腾中降低对病毒威胁的承受能力。

措施复杂更需要认真解释

政策不果断才会人心惶惶

疫情在“触目惊心”中不断扩散,政府推出疫苗通行证措施,这些迫不得已的做法,市民没有理由抗拒,但一下子对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而法例涵盖范围的各种场所和行为的定义含混或者过于精细,导致市民对哪些合法、哪些违法不甚了了;大量派发快速测试盒让市民自行检测,结果若是阳性究竟应该去哪里就诊,政府几天内的解释却是自打嘴巴。政府理应在推出措施时做好各项的解释,现在距离开始执行疫苗通行证还有两周,还可以亡羊补牢,但根据过往经验,政府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遇到反对声音,往往会撤回政令,或者打折扣推出,易给人进退失据的印象。缺乏果断的措施,加上执行的甩漏,才是导致人心惶惶的根源。

疫情一波比一波凶险,危害一浪接一浪,最艰难的是手停口停的打工仔,各行各业都有可能因为疫情冲击而停业减产,收入骤停。经济压力已经令他们惶恐终日,还要承担沉重的抗疫“负担”,任何突如其来的大变化,都有可能成为心理压力的最后一根稻草。政府在应付疫情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整体的人心安定,若别有用心的人趁机散播谣言,社会士气将会雪上加霜。

抗疫措施的确需要市民的配合才能产生最大效应,包括遵守各项规定和接种疫苗。要得到市民积极配合,政府首先应该做到令行禁止,即法令严正,认真执行,才能赢得市民的信任和支持。此刻疫情虽已大规模扩散,但未至于失守,能否尽早得到遏制,取决于各种抗疫措施的效果,此刻更加需要市民的配合,更加需要政府做得更好。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