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说点深圳市的搞笑经济策略

时间:2022-01-04 13:4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这几年,也不仅仅是出于疫情影响,整体感觉深圳的人流少了不少。出门的人,每次我都会和公交司机交流,“所有的公交司机”都表示明显人流和前些年比不了。

主要原因就是工厂迁出去了,连“三和大神”聚集地三和人力市场也传出来关门的新闻,我们先不讨论是“环保成本”还是“人力资源成本”,这就是现状。

本身深圳的出发点在于,深圳要学习香港,代工厂到品牌厂,然后过度到金融和旅游产业,结果看到香港金融一次重创就难以翻身,深受触动后又回到了产业经济。深圳土地资源相对任何城市都显得格外紧张,想要增加GDP就要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同样一块地,种地不如办工厂,低端工厂不如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工厂不如高科技工厂,高科技工厂不如研发总部....

2015年时期开始,中粮集团、中国创意产业、香港卫视、顺丰快递、民生银行、恒大集团、菜鸟网络、微众民营银行等纷纷表示将在前海设立总部或亚太区总部。近期还有一个“中国电子集团”,腾笼换鸟产业升级后真的就有好处么?我实在想不出来,把其他各地的龙头企业召集到深圳有什么好处?有哪些是不得不搬迁到深圳的理由?难道是为了开发APP方便么??掠夺他地的经济龙头,以壮大深圳的经济规模,站在全国的高度来看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现在南山的高新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一栋大楼30层上万人,假设本栋楼有20个餐饮店,平均每家要提供500人的就餐。直接后果就是,楼下吃饭的时候没有足够的餐馆,中午随便找个吃饭的地方排队特长,餐饮行业为了入驻也不得不转嫁店租成本给“白领”。

一旦到了上下班高峰期,人潮超出想象。附近还没有租住地方,通勤时间单程基本上都要超过一个小时,甚至上地铁排队时间都能超过20分钟。我曾经在“固戍地铁站”见识过一次,大为震撼,问了周围人都说这是常态。各种成本上的飙升,这种痛苦的生活方式,试问一下有多少年轻人愿意留在这块儿区域?前些年连腾讯都在为这个事情呼吁政府,这已经是死结循环了。依赖市场自我调节,面对高昂的写字楼成本,企业也会“综合考虑”,深圳的写字楼是给那些企业准备的?还是打算后续将“写字楼空置率25%”进行“商住一体”改造?

深圳不是香港,也不要试图去做第二个香港,抢香港的金(融)饭碗,香港的国际金融桥头堡,主要是想投资中国又惧怕中国的金融管理这么简单的理由,中国是不会让中国市场成为金融巨头的唐僧肉的,合理利用国际资本不是卖身契。深圳是“大湾区的深圳”,是“中国的深圳”,深圳经济缺乏动力,就实行“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这种政策,典型就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直接编到自己的户口本,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懒政!

深圳和杭州是竞争关系,杭州有自己的大华海康,有自己的“同花顺”和“恒生电子”,有自己的阿里巴巴和菜鸟。深圳对标的是“吃鸡”和“王者荣耀”,阿里系孵化出来的公司,远远比腾讯系的社会贡献更大。当然也有金字塔顶的中兴华为大疆和招商局,看到杭州未来科技日新月异步步紧逼,深圳只能让华为出来应战。

各地方的龙头企业为了深圳一块儿总部大楼,还配合着“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各地龙头一旦失去本地政策上的庇护,基本上很快“攻守之势异也”。 国家鼓励市场经济这本身没有错,可是很多企业是“政策宏利的产物”,真的就有自信去在市场上自由竞争么?假设“京东方BOE”不是在合肥,而是在深圳,连存活下来都是问题。“深圳芯片行业协会”几乎所有的会员都是分销商,几乎没有一个源头生产商。深圳会接受“赚钱的中芯国际”,但是不会接受“创业的中芯国际”。 华为在各地都有投资研发中心,深圳地铁倒是提供了不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经验,这点倒是值得夸一下。我曾到郑州那么一看,“华南城”“国贸”“花样年”“华侨城”....妥妥一看名字就诧异是不是和深圳有什么关系?

现在最大的感慨就是,深圳在赚快钱的道路上是越走越远了,真的担心深圳会成第二个香港。能吸引过来的哪些让人尊敬的企业确实让人佩服,如果能够自己培养出那才是“神话”。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