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其:保护太空 从马斯克做起?

时间:2022-01-02 08:4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在太空探索方面,星链走错一步,受影响的可能不只一家企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而是整个人类社会。

刚当选为美国《时代》周刊2021年度人物不久,特斯拉执行官、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创始人马斯克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这次他没有在推特上转发魏晋古诗,也没有撞脸中国人,但却差点两次撞上中国的“天宫”空间站。

一份于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UNOOSA)官网上发布的文件内容显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去年12月3日,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提交照会,内容有关美国公司SpaceX发射的星链(Starlink)卫星在7月1日和10月21日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迫使空间站采取紧急避碰措施。

星链是从2015年开始的项目,计划通过近地轨道卫星群,提供覆盖全球的高速联网服务,目前已有1700多颗卫星在轨运行,最终计划利用1万2000颗卫星组成巨型卫星链,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全球各个角落。这还不够。马斯克还计划将该技术推广至太阳系内的其他星球,运用在火星等环境上,在太阳系内部署通信基础建设。

这个充满科幻浪漫主义的想法非常振奋人心,也非常符合马斯克一贯的风格。但冷静下来后却令人细思恐极。

首先是太空垃圾过多的风险。这次事件并非星链卫星首次过于靠近另一个人造飞行物,迫使对方紧急反应。有数据统计,自2019年发射首颗星链卫星以来,每周有超过1600次航天器过于接近彼此的事件涉及星链卫星,占比超过50%。有意提供全球互联网服务的公司并非只有SpaceX一家,亚马逊等科技企业也都在抢占市场。这意味着太空中的人造物会越来越多,卫星之间,甚至卫星与空间站之间的碰撞风险大增。

目前太空中的卫星数量大概在7000枚左右,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太空垃圾。如果星链等相关项目成功实施,卫星数量将以万计。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当两颗卫星相撞后,因太空中人造物密度过高,引发一连串的连锁碰撞反应。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凯斯勒1978年曾提出过类似假设,因此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凯斯勒现象(Kessler Syndrome)。结果是近地轨道被太空垃圾所覆盖,航天器失去能够安全运行的轨道,人类在数百年内将无法进行太空探索或发射人造卫星。

另一层的细思恐极则来自于星链的目的。SpaceX毫不讳言,星链提供的联网服务是付费的,所产生的现金流将是资助其火星计划的必要条件。公司会不会为了追求更大的现金流而对用户数据打主意?毕竟星链的宗旨是建立能覆盖全球的互联网服务,用户只须向公司购买信号接收器,就能通过星链卫星联网。换言之,星链有能力在监管范围之外获取用户的浏览记录、个人信息,并且控制用户能访问的网站。马斯克理论上完全有能力通过星链,在更大规模上复刻当年“面簿—剑桥分析”的所作所为。

太空被称为最后的疆域,在这方面马斯克是先驱,也做出了不少贡献。但同时以往的经历也告诉我们,让一家企业在某个领域取得垄断后,对于接下来的商业发展与竞争都并非好消息。而在太空探索方面,星链走错一步,受影响的可能不只一家企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而是整个人类社会。

作者是本报中国新闻组内容策划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