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安:冠病疫情与医学心理学

时间:2020-05-22 07:4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2019冠状病毒疫情正在全球肆虐,抗疫行动任务之艰巨,毋庸置疑。目前新加坡所采取的封关、停课、强制戴口罩、强制隔离、保持安全距离等措施,希望能有效阻断疫病的传播。

这场疫病,很容易使人联想起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这场100多年前的大流感,持续三年,感染人数达数亿之多,死亡人数达到5000多万。

无论如何,在抗疫的方方面面,专家学者、社会评论者都提到了;唯独疏漏、轻忽的,就是“医学心理学”。在1852年,德国医学家、哲学家洛采(Rudolf Hermann Lotze)编写了史上第一部以“医学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标示着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兴起。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顾名思义,医学是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而医学心理学则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所引起的作用。

简单概括,医学心理学,就是阐述了人类的“疾病与心理生活的关系,也就是把疾病的心因性与外因性结合起来”。

举个例子,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期间,因染病死亡的多为壮年男女,导致失去父母的孤儿人数激增,这些孤儿都被送入孤儿院,有些也染了病。但奇怪的是,何以有些染病的孤儿死亡率偏高?有些的死亡率却偏低呢?

随后数十年来,一组医生根据医学心理学的调查报告得出结论,原来有些染病的孤儿被采取了隔离措施,得不到爱与关怀;有些染病孤儿则被医生、护士、修女的定期探访、呵护关怀、近距离拥抱、唱歌、祷告,在爱的激励下,反而迅速康复。

17年前的沙斯疫病,我们常说是魔鬼的伎俩,因为此种疫病的传染力强,强制隔离变成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病人与亲人、爱人、医护人员相隔离,唯有在痛苦、恐惧、孤独、沮丧、无助中挣扎死去。

目前的冠病与沙斯极其相似,逼得医护人员不得不采取这种无可奈何的措施,以免疫病传播开去,感染更多人。

这使人想起了视频中所看到的一幕:在中国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刻,一位在医疗前线抗疫的护士,被迫与丈夫、孩子隔离,在雨夜里,她必须撑伞回去加班,但做丈夫的,只能驾着车,在后面含泪护送。护士撑伞默默前行,每一步都犹如千斤重,而丈夫的心在滴血。

医护人员如此,染病者何尝不一样?夫妻隔离、孩子与父母隔离、弟兄与姐妹隔离,患者都得在孤独中、恐惧中、痛苦中、无助中备受折磨。

这才是这次抗疫战争的最大考验。

谁能忽视医学心理学这一领域呢?包括最前线的医护人员,还有染病入院者、染病者的家属,或被强制隔离者,都需要心理辅导与调适。虽然不能作近距离接触,一个视频、一声关心慰问、送上一张小卡,都能使人们建立信心,保持心理健康,战胜疫病。

(作者是写作人)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