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堂:从招名威事件看两岸政治纷争

时间:2020-05-18 06:3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时事透视

近日,台湾中原大学教师招名威在授课中出现侮辱和歧视中国大陆学生的言论,而听课的陆生就此检举该教授,从而事件不断发酵升温,在台湾内外和两岸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有些人认为,该陆生因两岸意识形态对立,不满老师“中华民国台湾”的言论而小题大做,炒作政治议题。支持老师的一方则认为,此事件的核心是言论自由问题,而老师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学术自由也是宪法保障的权利。反方则不以为然,认为招名威的课堂言论如“对岸毒奶粉吃的比较多,说的就是你们(指陆生)”,涉及人身攻击和歧视,不但侵犯陆生的人权且恶化校园生态。

事件的不断升温吸引了两岸当局的目光,而当社会热点卷入到政治纷争之中,则真实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中国大陆国台办指责台湾当局是“反中仇中的黑保护伞”,而台湾教育部和陆委会都出面为老师站台,声称“学术讲学自由不容侵犯”,反倒是“某些人在中共专政体制下很难体会民主政治多元开放”。

本就炙热的社会议题,牵扯到两岸问题则迅速转换为意识形态和统独纠纷,不得不令人唏嘘感叹政治问题的敏感性。

如果我们回归到该老师的言行本身,不难发现将“毒奶粉”和授课的陆生联系起来有很多不妥之处,可以说超出了言论自由容许的底线。首先,“毒奶粉”事件在中国大陆层出不穷,固然值得反思,但如何断定该陆生吃了或者制造了毒奶粉呢?如果果真是陆生吃了毒奶粉,是不是不但不该言语攻击讽刺,反倒要加以慰藉呢?显然,“说的就是你们”缺乏基本的事实基础和人文关怀。

其次,从第一点可以引申出,此言论的不妥之处在于将个人和社会绑架。中国大陆的社会问题不能由该学生背锅,个人不应当为自己没有参与也没有纵容的问题负责。难道对于逃出朝鲜的脱北者,我们要以讥讽的口吻指责他“你们那么穷没人权,对,说的就是你们!”或者对一位日本留学生说“你们远有广岛原子弹近有福岛核食,原子能传遍国土,对,说的就是你们!”

朝鲜的人权状况和日本的核辐射都不是普通百姓想要的,也不是他们做的恶,相反,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如果该老师不会这样对脱北者和日本学生恶言相向,那么对陆生是否就可以大加挞伐呢?

再次,更深层的问题体现在言论自由的伦理底线。几乎所有的政治理论和民主国家的法律都对言论自由的界限有所界定。与其他基本自由一样,言论自由并非无边界、无底线的自由,而是需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和尊严。即便该陆生与“毒奶粉”没有直接关联,也不应该为社会问题接受指责。

该教师在课堂的公开场合,以讥讽的语气将两者相连,并把一部分受众即陆生刻画为吃毒奶粉长大的孩子,这种行为本身不但是不负责的,更是对受众人格的侮辱和重伤。更何况此类言语出自为人师表、应当做学生开模的教师,不可不谓对言论自由本身和教师伦理的双重践踏。

台湾的民意和陆委会、教育部的言论更加令人担忧。如果此类言行发生在欧美国家,也许根本就不会有争论,老师和校方的道歉早已平息事态,但两岸间夹杂的意识形态纷争和喧闹,使得这个问题变得复杂和棘手。

台湾政府不但没有认真检讨诋毁人格的不当言论和岌岌可危的教师伦理,反倒出面将此问题政治化,认为是某些人受到专制思维的影响、不适应自由民主的言论环境,且“中华民国台湾”的国格不能受到打压。

当教师伦理和言论自由底线的问题转化为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问题,人们也就不那么理性客观了。疫情发生以来,两岸在口罩出口、武汉台人和陆籍子女回台、陆生受教权、世界卫生组织参会等诸多问题上激烈碰撞、剑拔弩张,招名威事件自然卷入到这一不断升级的政治漩涡中,成为了政治对抗的一个缩影。

台湾学者林毓生曾将台湾的政治生态定义为民粹民主,区别于欧美为代表的宪政民主。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在多数人合法性的语境下,可以损害政敌和个人权益,而后者在宪政体系中各方权力受到制衡。在愈演愈烈的两岸纷争下,这一见解正在成为台湾政治社会的真实写照。

招名威事件本可以彰显台湾宣称的民主自由价值,在宪政框架下促成成熟的公民社会,并鼓励理性客观的民主讨论。但在中国大陆回应的基础上,台湾执政者借着疫情以来蔓延开的“反中”情绪,绑架了问题的话语权、将其重塑为两岸对抗的问题,让民众认为事情的本质是“国格有否被矮化”的问题,从而简单粗暴地掩盖了言论自由的滥用和陆生人格尊严的损伤。

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应当建立在民主制度和个人权益及尊严的良性互动基础上,个人权利不应当被简单的“多数决”或主导民意的政客所裹挟。如果一味操弄民粹排外的情绪,掩盖诸多社会问题的本质,不但无益于问题本身的解决,更会激化社会矛盾,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统合和民主制度的完善。

台湾民主化的历史不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政客应当不只着眼于眼前民粹带来的政治利益,而应当规划长远,致力于台湾社会的良性发展。也许这样做才能带来比“口罩外交”“防疫外交”更加实用的效果,“台湾品牌”也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作者是英国牛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在读博士生

赞一下
(43)
79.6%
赞一下
(11)
20.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