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让民间语言有自然发展空间

时间:2024-03-11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社论:让民间语言有自然发展空间

美国线上教育服务公司调查发现,多个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词汇在本地日常生活中被普遍使用,甚至长住本地的外籍人士也会使用。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心理学系助理教授萧淑琴博士认为,尽管政府鼓励人们“讲正确英语”,但讲新式英语对许多国人来说是很自然的事,并将之视为一种国家和文化认同。

由使用共同俚语或民间语言而形成族群亲近感与认同感,是人类情感的自然反应,这对国家意识的建构有特定意义,不容否认。但语言的传授和教学必须讲究系统性,以本地为例,华文以中国汉语为标准对接,英文则以英式英语为准,这是我们正规教学的依循。民间语言的发展属于语用层面,其构成的基本原则是约定俗成,必须能让人接受并能以之沟通才有效。在不排斥新式英语发展的过程中,国人必须要求自己掌握规范的语言学习和使用。

无论主流或小众,语言发展是自然演化的过程,必须尊重演化的轨迹。新加坡历史虽然不长,但四方八面移居而来者组成的族群复杂,迄今为止,自然而然形成的语言习惯也成为天然生成的独特文化,其效用容有差距,但不应被视为有尊卑优劣之分。每一种自然形成或既有的语言的存在,对使用者都有其必要性或存在意义,它的延续与消亡取决于使用者的集体抉择。新式英语从教育水平普遍低下的过去,到今天仍获得民间高度接受与使用,已经代表本地社会的某种生命力,除了外来者应予以尊重,本国政策也无须刻意压制。

调查显示,很多人是基于能更快沟通、能更容易表达本地人熟悉的情感、能融入群体或纯粹觉得很酷等因素,而吸收并在日常沟通中使用新式英语。如果民间很多人珍惜由“alamak”等只言片语形成的这种语言,固然是一种特色,但以只言片语来说,它又是无法正规化的,更不可能取代正规语言的学习。年轻学子在生活中自然习得新式英语,值得观察的是在这过程中,会不会混淆了他们对正规语文的学习。或许今后也有人愿意研究,如何灵活地吸纳它进入我们的使用语言当中,使其基础扩大。

语言的演进既受环境与人口变迁影响,也受流行文化如小说语言、电影台词、流行曲歌词等洗礼,如今更受到科技影响。网络语言千变万化,被年轻世代普遍使用,已经不是人们意志所能改变,但类似影响既容易流行也容易被淘汰,印证语言形成后有其生命力和存续与否的规律,无须针对。

在老一辈逐渐老去,教育程度更高的世代组成的社会中,新式英语仍展现顽强生命力,这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值得本地华社反思,该如何延续并使本地华文华语的生命力与活力蓬勃起来。

这项针对1500名16岁至50多岁新加坡人展开的调查,同时针对所谓Z世代(概指互联网时代出生的人,约为1995年至2009年)所使用的俚语熟悉度,结果显示相比之下,这一代人习惯的网络俚语,普及与熟悉度就不那么高,说明网络俚语的根远没有新式英语扎得深。

语言的分众化可能影响正规学习教程,但只要全民有学习规范语文的共识,就不至于妨碍人民之间正式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在整体上也不会妨碍国家经济发达、文化创新、社会进步,反而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或族群自信的表现,增强国族建立自身文化的信心。

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皮尔说:“语言与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一个国际化环境中的国家或社会,语言的形成总是集大成的结果。新式英语包含很多本土马来语和华人方言,它没有随着老一辈和方言湮没而消失,只因为是自然形成。或许它的文化价值不见得很高,却是本地社会活力的见证,也记录了许多新加坡历史演变、族群融合的轨迹,已经成为本地文化的重要元素,连外国人都乐意学习,更值得我们用心体会并尊重,也让它自然发展。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