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明:三管齐下应对垃圾问题

时间:2023-04-18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1万吨是个什么慨念?如果1万吨的垃圾堆积在大街小巷,又会是什么状况?这情景居然在上个月发生在世界花都巴黎,真是难以想象。且不说背后的政治因素,这新闻凸显了现代城市面对垃圾的三大问题:垃圾的产生、清除垃圾的劳工和垃圾的处理。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资料,大城市居民产生的垃圾量与日俱增,名列前茅的国家如丹麦、瑞士、美国,平均每人每年产生约750公斤的垃圾。新加坡也不落人后,和工商业垃圾(占约75%)一起算也有490公斤。再看看垃圾回收率,从表面数字上来说,我们大约是60%,丹麦近70%,三藩市80%,不过这些数字另有乾坤。

我们当然要关注全球因环境被破坏导致暖化的问题,也必须为保护地球而努力。不过这些说法对普罗大众来说似乎有点高调,所以多年来努力教育减少垃圾和提高垃圾回收的成果不大。海平面升高一公尺,实马高垃圾填埋场将爆棚等等,对很多人来讲都是未来和遥远的事,阻挡不了以“顺手和方便”为名的行为。

但话说回来,目前的垃圾回收也的确是麻烦和低效率。垃圾成功的回收取决于最基本的三大步骤:收集、分类和清洗。要把垃圾正确归类、适当清洗、正确回收,也并不怎么方便和简单。再说,根据德国的资料,虽然他们的回收率近70%,但真正能再生循环重用的不到20%,其他都是因为在过程中受到“杂物污染”,最终得焚化销毁,所以高回收率这指标没什么意义。

新加坡没有具规模的再生材料消费市场,回收处理的费用高昂,国民的回收意识还未成熟,因贪方便而产生的垃圾量又高,在这种情况下,回收环保之路是道阻且长。

看来要有效推行垃圾处理和回收这个环保理念,首先要提升国人的危机感。国人要知道,如果实马高填满,就要找寻新的地方建垃圾填埋场。除了建设费用,也会因此减少国人的住屋、消闲和经济活动的空间。以更直接的方式来说,就是要征收“垃圾税”和举国债贷款,为未来生活筹谋。垃圾税将是一种影响全民的普及税,应该直接由消费群体买单,因为垃圾都是由于消费而产生的。这是处理未来垃圾的“罚”的部分,相信在高度资本化的社会,用立竿见影的金钱奖罚措施,定能有效改变人们的习惯。

我们要继续教育和鼓励国人回收垃圾。细读环境局2021年的统计报告,回收率偏低的是纸料39%、食物19%、玻璃13%、塑料6%、纺织品4%。地处热带又无地无农业的我们,很难把厨余和食物变成堆肥,但如果其他几样家居垃圾的回收工作做得好,就已经不得了。因此除了要简化垃圾的分类,还要把征得的垃圾税,大量奖励国民在这方面的努力,说不定还能因此再催生如早期的“收破旧”行业。

要改变人民消费塑料的习惯,同样可以对塑料用品征收高税。这间接鼓励消费者重复使用,也让大家了解,为贪一时便利,是要为环境付出金钱代价的。

最后,官方应该更积极参与有关垃圾焚化和处理的研发。目前有一些新科技如等离子弧(Plasma Arc)气化之类的研究。据悉,那不但可以减少燃烧后留下的灰烬,过程还可以发电;或许还有其他仍在试验阶段的科技,可以加以改进,为我们的国情解困。

垃圾处理是一个世界性、且难圆满解决的问题,更是新加坡未来生存的一大挑战。所幸我们目前仍有些时间和资源去探讨解决方法。通过全民奖罚教育、征收垃圾税,和加深对垃圾处理的科研等三管齐下,或许下一代在垃圾问题上,就能有多一点反应的时间和空间。

作者是电子工程师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