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和元:全球经济问题在于供给侧

时间:2021-11-23 08:4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韩和元

如果有人问我,2021年的年度汉语词语是什么?个人觉得应该非“短缺”二字莫属。原因很简单,在整个2021年的前三个季度里,全球众多财经新闻无不涉及“短缺”这个词。

譬如,已持续数月的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危机仍在持续蔓延,车企减产的消息此起彼伏。从欧洲到亚太,严重程度似乎正在逐步超过此前的预期。除了汽车,消费电子及家电企业也叫苦不迭,一些企业甚至因缺芯而放弃了智能化,切回机械模式。

至于缺煤限电的事,不仅发生于中国,印度也深受其苦。美国的商品短缺问题同样严重,甚至到了肯德基无鸡可炸的地步。

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用《经济学人》的话来说就是,全球经济已然进入短缺时代。

但在之前,却是另一幅景象:金融危机暴发后的10年里,全球经济事实上陷入了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Richard C.Koo)所指的资产负债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全球经济的问题是支出不足,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都在忙于将钱用于偿还债务,以修复资产负债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小心谨慎,不敢投资,特别是不敢投资实体产能。

如今,随着各国政府推出经济刺激措施,消费者不再捂紧钱包,支出显著回升,需求的增长如此迅猛,令供应难以跟上。货运公司提供高额签约奖金招揽司机,大批货船停泊在加州港外等待进港卸货,能源价格暴涨。通胀上升令投资者胆战心惊,2010年代的供应过剩已经让位给了短缺经济。

冠病疫情无疑是造成这一切的直接原因。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各国政府将2020年错当成1999年或2009年,他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需求侧,而没有意识到1999年或是2009年的情况是:从供给端而言,表现为产能严重过剩,供过于求;而从需求端来看,则是居民消费意愿低迷。

也就是说,当时属于典型的有效需求不足型经济危机。这时,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甚至于发放现金、消费券这样的非常规手段,确实能够迅速刺激消费意欲,以此来消化过剩产品,实现厂商和流通环节回笼资金,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但问题却在于,2020年以来的情势,显然有异于当时。无论是2003年的沙斯疫情,抑或是2020年以来的冠病疫情,都属于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这类事件有着这样一种共性,就是它不仅会导致大量患者死亡、降低劳动能力,同时还会耗费大量的医疗成本和各种间接成本,对国家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主要表现为,因担心暴露于公共场所或与人接触,增加感染的概率,在正常的理性原则下,人们一般都会倾向于减少外出。这一方面表现为民间消费为之骤降,另一方面表现为制造业减少生产。也就是说,疫情不仅对旅游、航空运输、餐饮住宿等各种服务业造成了巨大打击,导致人们的消费信心下降,同时也会抑制生产。

此外,疫情已在全球范围大流行,最直接的冲击仍然在于供给侧,主要的影响是供应链断链。诚如笔者在2020年3月于《论“发放消费券”应该缓行》一文里所研判的:在这种形势下,全球经济的最大问题不是产品过剩,而是产品供给不足。

套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当年的那句名言:“笨蛋,当前全球经济的问题在于供给侧”。遗憾的是,各国政府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到了需求侧,在这种理念的主导下,全球已推出约10.4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措施,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派发现金和消费券在内的刺激手段,确实可刺激人们的消费意愿。

但问题在于,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这些措施只可能刺激需求侧。结果是消费者的商品支出超过正常水平,令长期投资不足又遭受疫情严重冲击的全球供给侧疲于应付。由短缺引发的物价上涨和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已然成为当前全球经济的最大障碍。

但也正因为当前全球经济的问题,是由供给侧所造成的,要想有效地走出当前物价上涨、经济复苏乏力的滞涨困境,各国该做的事情,自然是将注意力放到供给侧。

作者是广东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

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赞一下
(1)
25%
赞一下
(3)
7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