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美中对科技巨擘施压的意义与影响

时间:2021-07-20 09:0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社论

美中最近有志一同,都升高对科技巨擘(Big Tech)的监督及管理力道;不过加压的理由不同,风险及未来方向也会不同。

Big tech的意义在美中不同。在美国是指GAFAM,亦即Google、亚马逊(Amazon)、Facebook、苹果电脑(Apple)以及微软(Microsoft)五家主导数位世界的超级公司。五家公司市值都超过千亿美元,其中苹果公司更是超过2兆美元,意味着世界上仅有七个国家的GDP超过苹果电脑公司。

在中国科技巨擘是指BAT,也就是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及腾讯(Tencent)。近年来的明日之星再加上今日头条(Toutiao)(跟抖音同属字节跳动集团)、美团(Meituan)及滴滴出行(DiDi)所组成的TMD。

这11家科技巨擘近年来都面对各国社会与政府与日俱增的压力。这些压力一方面来自于这些企业都在相关市场有极高的市占率及市场力量,另方面也因为科技巨擘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已经全面渗透到各国的经济、社会及个人层面,甚至成为数十亿人日常必需,影响力无与伦比;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就是因为被面簿及推特封锁,怒告两家公司对其进行内容审查,正是这种影响力的展现。

美系GAFAM在欧美早已受到竞争法的关注。因为GAFAM五家企业除科技领先之外,其业务具有强烈平台经济及网络经济的性质。一旦市占率突破门槛后,对潜在用户具有高度吸引力,而新用户加入又会增加现有用户的黏着度,加上科技底蕴及四处并购,大者恒大且更大的结构不易撼动。

市场地位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有无滥用。过去微软及Google因违反竞争法被判天价罚金,主要就是被认定有滥用地位妨碍竞争的问题。上个月部分民主党议员在美国众议院提案,要针对网络平台的公平无歧视原则、提升用户转换平台的便利性、资料可携性与强化并购案件监管等几个面向,强化科技巨擘的监管。这些有意以人为法令促进竞争的提案争议不小,不过在电信市场对于巨大业者实施义务较重的“不对称管制”来促进竞争,也是历经了近20年的努力才成为全球一致作法,因此GAFAM的压力可能会持续增加。

在中国,问题更加复杂。BAT的规模小于GAFAM,然而市场力量可能更大。这是因为BAT在过去十余年满手现金加上政府刻意扶植,到处投资收购,数目之多集团之大,竟然已经各自形成集团“生态系统”相互抗衡。事实上,TMD三家公司除了字节跳动外,美团最大股东是腾讯,滴滴出行的前二大股东是腾讯及阿里,也是BAT生态系的成员。

中国当局强化对三家科技巨擘的监管,不能说没有竞争政策考量,不过BAT能在习近平坚持“打好网络这一战”的中国市场无限扩张成立绵密的网络生态系,背景跟中国不要百家争鸣以便监管的网络治理结构有关,也跟有意扶植数位国家队跟美国抗衡甚至打世界杯也有关。国家政策的恩惠可以受益也可以取消,红线在哪里各自体会,大概就是最近从蚂蚁金服IPO失败、滴滴出行被迫下架到腾讯放弃音乐版权所欲发出的讯息。

对于投资人而言,这些监管不确定性都有影响。其中欧美相对比较好预测,中国监管甚至国安审查出手的时机、原因及力道比较难预测,需要仰赖更多的政治敏感度。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影响,是美中走向资本市场脱钩的整体风险。美国从特朗普时代实施的中资投资审查及强化上市监管法规都还在继续抑制中资意愿,而从滴滴出行到“运满满”等近期赴美上市企业,在中国被进行国安风险调查,也被解读成是在画新的红线。美中资本市场脱钩的速度比预期更快,对全球及台湾的祸福还不易判断,需要密切注意。

赞一下
(12)
70.6%
赞一下
(5)
29.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