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舆论聚焦:如何化解“包围中国”?

时间:2021-05-18 16:1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曹辛:不时出现的“包围中国”的现象,实际上是可以被化解的,问题的根本是“不要四面出击”、“绝不可树敌太多”。

上周的5月11日开始,美、日、法、澳四国分别在日本陆地和东海举行联合军演,这成为上周国际舆论的焦点之一。美、日、法11日举行的陆地演习是在日本本土地区举行,据悉是离岛攻防战、巷战与夺岛的作战形式,这使人想起台湾的地理环境;而美、日、法、澳14日开始的海上联合军演则是在中日之间的海域举行。一时间,世界舆论都开始讨论美国与印太和北约盟国正在“包围中国”。

然而值得高度关注的事实是:除了美国以外,其他三国同时也高度重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其中坚持欧洲独立政策的法国,还一直高度重视与中国的政治合作关系。这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这种不时出现的“包围中国”的现象,实际上是可以被化解的。

如何化解“包围中国”?就当前局势而言,重温并落实毛泽东1950年提出的“不要四面出击”、“绝不可树敌太多”的遗训,恐怕是问题的根本与核心。毛泽东的上述讲话是1950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当时中国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但其中却充满着高度的战略和策略思想,其核心是掌控斗争的主要方面。这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中国。

“四面出击”恶化中国国际环境

就当前中国的外部环境而言,“四面出击”的对外战略,客观上恰恰是在配合美国团结盟友联合制华的战略。

就现实而言,中国实际上已经呈现出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比较普遍地关系紧张的局面。而与此同时,就中美博弈而言,美国自身客观上已经比较难以单独遏制住中国了,这不仅是因为当前美国国内的疫情严重、经济严重衰退使然,更因为面对强敌独自出手,从来不是美国二战以来的习惯性做法,美国的惯常做法是团结盟友联合制敌,使美国自己处于绝对有利的位置。当前拜登遏制中国的做法,恰恰就是这样做的,而且是其公开宣布过的方略。面对此种境况,“四面出击”的对外攻势,当然只能起到配合美国实施这一战略的作用。

目前配合美国参与中国周边军事行动的,不仅只有印太地区的日、印、澳这三个国家,除了法国以外,英国、德国等北约盟国也开始介入相关行动。这种现实说明:不少大国对中国实际上是心怀怨言的,同时这也说明,拜登政府团结盟友联合制华的策略,在相当程度上是成功了。

但仔细分析,除了美国以外,其他配合美国行动的国家与中国相对较少有根本性的利害冲突,他们实际上是把对中国的不满转移到了印太这些热点上,美国采取行动时对这些国家的邀约,迎合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以此警告中国。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国家对中国的不满在哪里?

根据笔者的经历和调查,最直接和现实的矛盾在地缘政治方面。首先是南海问题,它直接涉及中国的邻邦日本,现在更是越来越涉及域内外国家了。在当初南海主权问题被炒热时,一些当时还没有就此问题公开表态的欧盟大国的驻华外交官就向笔者透露: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诉求,必将引发世界多数国家的不满,“你不能在海底发现几个世纪前沉船里的中国瓷器碎片,就说这里属于中国领土”。笔者也曾从一位当时任欧洲大国外长、现任该国总统的人士那里得知下列信息:欧洲与亚洲的经贸联系,70%是经过南中国海完成的,对地区内相关国家的领土冲突,本国不持异议,但一旦矛盾上升到军事层面,那本国不可能没有立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区域内最强大的国家”。

此外还有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当下最直接的就是中欧就新疆问题的直接冲突,以及中国与相关国家无形的经济竞争。

但如上所述,上述矛盾和冲突对中国与各方来说,都不是直接的根本性利害冲突,因此这些国家参与在中国周边的行动时,在程度上是有限的;动机也与美国不相同,因而是可以调整的。尤其是欧洲的北约国家,距离中国地理位置遥远,而且在印太地区几乎都没有永久性军事基地,这极大地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印太地区的行动。

因此,美国以外国家参与的不时“包围中国”的行动,实际上是有机会化解的,至少欧洲的北约国家和部分印太地区国家有相当大的机会,这里的关键是:落实毛泽东1950年提出的“不要四面出击”、“绝不可树敌太多”遗训,否则事情的发展就会由量变发展到质变。

最后,在经济上中国也绝不能与发达国家集体为敌,否则中国作为和全球经济连为一体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经济将无法承受。中国在指导思想上切不可以产生下列判断:即世界经济或至少世界主要国家经济离开中国市场就会崩溃。因为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同时历史也证明:改革开放前,当中国自外于世界经济之外时,恰恰正是世界经济蓬勃发展之时。

“树敌太多”只能搞乱国内

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绝不可树敌太多”的遗训,对今天中国国内的稳定同样十分重要。

根据笔者的经历,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时,中国国内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对外关系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政治是有利的。从理论上讲,这种观点有道理;但中国40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使得这种观点在实践中必将会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情形和后果。

中国40年改革开放,造成了今天中国经济已经和世界连为一体的现实;与之相关的后果就是,部分中国民众的个人利益和思想也已经与世界连为一体,这里还包括为数不少的中共党内人士。一旦中国“四面出击”、“树敌太多”,发达国家都与中国为敌时,不少中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也就必然随之受损,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党内干部。如此,中国国内在重大的内外方针问题上客观上就难以形成全民共识。

有两个例子就可以清楚地证明这一点:今年年初美国总统竞选时,中国国内民众的舆论对谁会胜选美国总统这个问题,甚至比美国人自己还要关心,并形成了当时的舆情热点。这清楚地说明了相当一部分中国民众的个人利益与美国的关联。另一个例子也很能说明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内的反腐声浪不可谓不高,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中国并没有做到像俄罗斯那样:高级官员及其直系亲属不可以在国外有外币存款,官员直系亲属不可以长期在国外生活。这同样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利益紧密关联和互动的客观现实。

特别是,中共明年就要召开新一届党代会,并产生党的新一届领导人。如果中共党代会召开以前中国和发达国家普遍产生重大对立,必将波及国内不少人的利益,这可能会对新一届党代会的召开带来不可测因素。

因此,毛泽东1950年提出的“不要四处出击”、“绝不可树敌太多”的遗训,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既是外交问题,更是重大内政问题。绝不可不以为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否则对走到当今这个历史阶段的中国来说,将是难以承受之重,极可能会带来重大挫折。

(注:作者是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

赞一下
(58)
55.8%
赞一下
(46)
44.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