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非同质化代币是商业巨大泡沫?

时间:2021-05-14 07: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张锐

美国总统拜登大幅提高富人资本利得税税率的建议,令比特币如惊弓之鸟,但同样作为虚拟数字货币的NFT(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却是逆势奋进,不仅纳斯达克市场上的WISeKey等NFT概念股强劲上扬并创出历史新高,而且NFT市场上的买卖也异常火爆,一张JPEG图片拍出了6900万美元的破纪录高价、一条推特达成了250万美元的惊喜成交、一段10秒视频卖出了660万美元的意外好价……

搭建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数字加密货币,除了原生币如比特币、以太币等之外,还有代币形式,NFT就属于后一种。代币与原生币的主要区别,就是非同质化与同质化之别,前者表现为一个整体与不可分割,而且还是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后者则相反,比如一个单位的比特币可以分割成两个0.5单位,而且一个人手中的一个比特币,与另一个手中的一个比特币,在价值上是相同的,完全可以互换与替代,因而就是同质化币。

由此可知,像比特币等同质化币,可以映射任何物品的价值,即成为任何东西的等价物;NFT则只能映射一种资产,也就是任何一个NFT所代表的只是一种东西,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NFT。显然,与比特币因为数量有限而稀缺有所不同,NFT则是因为唯一而稀缺。

NFT诞生于四年前以太坊中一个名为Cryptokitties(迷恋猫)游戏项目。Cryptokitty是虚拟猫,任何两只猫都是不同的NFT,人们可用以太币购买,然后进行猫的买卖。到目前为止,最有价值的CryptoKitty已炒到10多万美元,并且NFT不仅投射到猫身上,而是成功破圈,蔓延到体育文娱、艺术时尚以及时政新闻等领域。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不久前美国平面设计师比普尔(Beeple),用5000张图像拼成的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作为首个NFT艺术品,在佳士得拍卖行拍出了6930万美元成交价,创下数字艺术品交易的最高记录;另外,推特总裁多西在2006年发布的首条推文“just setting up my twttr”也以NFT形式卖出,成交价格250万美元。

延续先行者拥抱NFT的激情,《时代》杂志主席格罗斯曼发布最新消息称,将把杂志的三篇封面文章,即1966年的《上帝死了么?》、2017年特朗普上任后的《真相死了么?》和为了本次拍卖新设计的《法币死了么?》,打包成NFT对外进行拍卖。

毫无疑问,NFT的穿透与覆盖范围看不到任何边际,一件实体资产、一首歌、一幅画、一项专利、一段影片、一个网络虚拟游戏装备,所有的线下与线上的物权或知识产权,似乎皆可NFT。

对于资产所有权人来说,参与NFT的运作其实并不复杂。先是在交易平台注册,然后将资产标的物传送到平台区块链上,获得数字资产认证后便可创建出NFT,期间生成的专有代码里包含着资产来源、售价、所有人签章等信息。

NFT连接现实与数字资产

目前来看,全球参与NFT交易的买方除了自然人之外,不少专门基金也活跃其中,比如比普尔的《每一天:前5000天》就是被Metapurse NFT基金买走。作为撮合买卖双方交易的中介,除了佳士得等国际知名拍卖行外,更有Decentraland等专业虚拟平台极尽服务之能事。

必须承认的是,NFT的火爆实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经济出现以前,大部分资产均以实物形式存在,但在互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牵引与支持下,万物从线下走到线上,通过数据化后转化为数字形态;而NFT非同质化、不可拆分的特性说明,创建了NFT就等于拥有资产排他性的占有权,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因此获得了强有力保障。

看得出,NFT其实起到了连接现实世界资产和数字世界资产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对于文化艺术类资产而言,NFT的赋能效果最为显著。

从产权方面讲,诸如影视、文字以及文物和绘画作品都极易被仿制与抄袭,并且互联网技术使得这些作品的复制更为简易,对相关知识产权的伤害也更普遍与更严重。但是,NFT的数字作品具有唯一性,作品真实性也通过区块链共识机制得到了认证,等于就是给数字化作品刻上了一个唯一的原生符号,即便有人进行了复制,也不能代替原作品。

正是如此,对于作品原创者来说,再也没有被赝品折磨的烦恼。而对于数字作品购买者而言,任何数字作品都带有原创者的数字签名或者特定符号,并且不可更改,购买NFT作品,等于就是获得了资产不可篡改的所有权记录,最终实际到手的交易物品,自然就没有是否真伪的忐忑与担忧。

从价值实现看,NFT以数字化更新了作品的价值表达形式,让知识产权获得更为充分与更为快捷的变现渠道。创作者不仅可以突破线下时空限制,在更宽泛的互联网世界找到更多的作品购买方,并通过拍卖叫价机制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区块链“去中心化”机制作用下,内容生产方可以绕过中间商,直接与需求方发生交易,由此将过去因渠道消耗的价值归还创作者,以激发出更大的创新。不仅如此,NFT允许作品原始创建者在每次滚动交易时,获得销售价格10%左右的收益,由此完全改写了知识产权的传统交易模式。

NFT的独特价值功效,令全球四面八方的产品创造者与资产所有者纷至沓来,市场交易量与日俱增。数据显示,至去年底,NFT市场总成交额达到3.38亿美元;而进入2021年第一季度,交易量同比放大20倍,并一举突破20亿美元,NFT总市值首次也突破3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然而,越是快速壮大的市场,愈会给人留下肥硕过度与营养不良的担忧,其后续可能引爆的风险更不容忽视。

NFT的风险与潜在问题

首先是价值确定问题。理论上说,NFT的价值由其所映射的资产价值所决定,但因NFT代表的又是独一无二的非标准化资产,而对于非标准性资产的估值,往往并没有可以运用的统一尺度,由此使得NFT价值很难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估,其价格自然也就难以形成,实际过程中也会发生价格脱离价值的现象,尤其是当资产价格因NFT的人气而变动时,其脱轨程度可能就更加离谱。

另外,NFT用加密货币交易,而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又非常剧烈,必然使得NFT的价格带有超高的不稳定性,进而加剧NFT价格背离资产价值的强度。

其次是泡沫堆积问题。除了少数人购买NFT资产是为了取得物品所有权,以便于自己欣赏收藏或使用消费外,众多买家是出于对买品的炒作以谋利的商业动机,而且绝大多数NFT也只有通过不断转手炒卖,才能让价格升得更高。在这种投机氛围笼罩下,一个NFT的价格已经不再取决于所投射资产的价值与稀缺性,而是流通中的转让次数与频率,只不过这种“击鼓传花”游戏可能因流动性枯竭而终止,也可能因泡沫吹得太大而最终破裂。

再次是真实程度问题。虽然能够上链并得到区块链认证与确权的资产都具有真实性,但问题是,作为资产代币化的NFT除了映射的是实体资产外,还可以是虚拟资产代表,比如一只虚拟猫、一条虚拟狗、一双虚拟鞋以及一块虚拟土地等;这些都很难找到实体资产的对应体,其代表的价值不能不让人生疑,而且既然万物皆可NFT,就难免泥沙俱下,任性而为。诸如一块虚拟土地在Decentraland平台上以57.2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一双虚拟球鞋卖出上万美元的销售价等“画饼”现象,自然就匪夷所思。

最后是违法犯罪问题。一方面,NFT可以进行类似资产证券化操作发行同质化货币,或者将一些代币非法融资项目包装成NFT项目,以实现非法集资,同时犯罪者可以通过对NFT的自创自买达到洗钱的目的。另一方面,虚假NFT平台和山寨NFT平台可以诱骗资产所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创建NFT,继而通过欺诈投资人与购买者获利,并且网络黑客也可能侵入知名NFT平台,窃取资产所有者的NFT信息,并展开非法交易,进而让资产持有人遭受巨大损失。

作者是中国市场学会理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

研究生导师

数字经济出现以前,大部分资产均以实物形式存在,但在互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牵引与支持下,万物从线下走到线上,通过数据化后转化为数字形态。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