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明:火星、人

时间:2021-05-01 08:0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今年2月8日,美国的探测器“毅力”号成功登陆火星,接着美国宇航局陆续传出一个个有关它的科技里程碑。最近的是无人直升机“机智”号完成了第三次飞行。这些都是令科学家和工程师振奋的消息。在大家为这些成就拍手点赞之际,让我们约略了解整个火星登陆所面对的科技挑战。

首先是要连续203天监视和遥控一艘时速约两万公里,构造极其复杂的无人飞行器,让它安全通过“天空垃圾带”、各类大小流星等,然后在七分钟内降速到近乎零,再精准地降落在火星上的特定地点。这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

降落后,飞行器会派出无人挖掘机,以及能在不到地球1%的稀薄火星大气层里飞行的无人直升机,在随时会遇到沙尘暴的环境里工作,这也不是一件普通的任务。最后,各种无人机把采集的泥土等样本装入特制的容器密封妥当,才算完成这次登陆任务。接着要再等10年,才会有新的登陆器把样本捡起来运回地球。

由于地球和火星的绕日轨道位置,以及两个星球间的距离等问题,每一道从地球发出的指令,平均要五到20分钟才能到达火星,这是一道无法避开的物理障碍。因此,整个登陆火星的计划,或许至少要10年后才能见到成果。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资源和“智源”去探发太空和火星呢?有很多堂堂皇皇的理由,如探讨是否有外星人,除了地球是否还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要了解地球、人类和生物的起源等等。

深入思考,这一切与500多年前开始的西方殖民思想同出一辙。由于人类的贪婪和肆意破坏,或许再过若干年,人类就不得不放弃已不能居住的地球,所以只好移民、殖民其他星球。

又或者因为现在能在外太空星球找到新的矿物资源,可以攫取来应用。在探索星球的背后,仍旧是人类贪婪和侵略的劣根性在作祟,想再次通过科技达到自私的殖民外星的目的。有野心的政治家更看出了发展太空科技可以加强军备的发展,所以就更乐于支持了。

我们扪心自问,目前的地球究竟生了什么病?是不是已病入膏肓而无药可救了?最明显的是环境污染问题,大气的平衡被破坏导致的气候问题,自私的垃圾处理问题,不均分配和浪费所引发的粮食问题,海洋污染问题,致命病毒的快速传染问题等等。

不需要什么专家,凭直觉就可以知道解决目前地球这些问题的科技,不见得会比登陆火星的科技复杂,也不须要用到太空探索项目的庞大经费;但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的科学家和专家,还找不到一个援救地球的全面解决方案呢?与其去研究以时速两万公里不停飞行203天的无人器,不如去那不过几公里深的海洋里探秘。

无人机器可以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到处挖标本,这科技何不试用于解决到处堆积如山的垃圾和塑胶废料?用探索太空的思维、资源和科技来解决地球的困境,是个“不为也”,而不是个“不能也”的命题。

回头来看看我们这个生存资源贫乏的弹丸小岛,我们根本没有人力、财力、智力、基础科技和结构去参与太空探险,更别说未来的太空移民计划了。我们目前可预见的未来,已经有足够的挑战和困境让我们寝食难安。海平面的上升、可食用水源的缺乏、没有能提供粮食的耕地和地理环境、没有天然能源、不胜负荷的垃圾问题,每一道都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难题。

我们在奋力发展经济的当儿,还要拨出大量资源来研发解决问题的科技和方法,这对小国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说得夸张一点,这简直就是国家生死存亡的挑战。

另一方面,世界上有甚多愿意花大量资源参与太空探索的国家,以登陆火星竞赛来说,就有美国、欧洲、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国和印度。这些幸运的大国有充足的资源搞太空殖民、太空军备竞赛等等;如果愿意,一定也能以同样的资源和决心,研发科技以协助改善世界所面对的问题,把地球变得更好和更能延续下去。

这么一来,除了不必去考虑太空移民这类目前看起来完全不实际的问题,通过科技分享和转移,也可以为缺乏资源的小国减轻为生存而发展科研的负担。

作者是电子工程师

赞一下
(8)
80%
赞一下
(2)
2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