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千万富翁与失业率同步高企的香港

时间:2021-04-10 09: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福布斯》6日公布2021年全球富豪榜,23名香港人或家族打入全球500大,身家由50多亿到300多亿美元不等。全球富豪大多数在过去一年身家上涨,资产达到10亿美元或以上者由去年的2,095人已急增至2,755人。

花旗银行8日发表“香港千万富翁调查报告”,去年全港拥有千万港元或以上资产的市民增至51.5万人,按年升逾2%。以21至79岁的受访对象计算,即每12名香港人便有一名千万富翁,数字创历年新高。

与此同时,香港失业率由去年第四季的6.6%,按月上升至7.0%及7.2%,失业人数已经达到26.2万人,另有15.5万人就业不足。回看去年底公布的《2019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本港在新冠疫情爆发前的贫穷人口已升至149万人,贫穷率为21.4%,两者皆创下2009年后的新高。

“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看似简单的八个字,背后的生活却是有血有泪,不足为外人道。斑斑白发的婆婆弓着背拾纸皮,大叔吃着隔夜饭盒,一家四口瑟缩在百呎劏房。对比璀璨的维港,有钱人上涨的身家,世道更是讽刺荒诞。

由凯恩斯到新自由 再回到投资与加税

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各地社会皆已明白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之恶,美国拜登政府不但推出2万亿元改善基建及加强照顾服务,而且提出加税及要求G20国家携手推出全球最低企业税。更重要的是,将被开刀的企业非但没有反对,亚马逊反而率先开腔支持,可谓标誌了全球经济政策的转向。新自由主义经济造成的祸害,已经大得令人再无法视而不见。

二战后百废待兴,其时欧美政府曾推崇凯恩斯主义经济模式,不惜投资,甚至是推出由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政策,经济繁荣同时社会贫富差距有限。惟197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兴起,先后在1979年及1981年上任的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及美国总统列根更成为推手,强调自由市场和推动私有化。冷战结束后,新自由主义更以华盛顿共识的姿态扩展全球,各地贫富悬殊愈见严重。

2008年金融海啸只带来一时的求变呼声,展领华尔街运动并未能带来切实改变,加强规管金融机构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及扩大医疗保障的奥巴马法案已是此名民主党总统任内最大建树。至今拜登政府推出2万亿投资方案及推动增加企业税,箇中虽有与中国经济较量的考虑,但也因不得不正视经济及社会不公的祸害,要设法重构经济及社会公平。

积极不干预、小政府大市场的香港

问题是香港政府承袭了夏鼎基积极不干预政策,习惯了港英时期在银行大班影响下小政府大市场思维,官员是否意识到世界已经来到转捩点,非改变不可?当他们为拒绝设立失业援助而提出诸多藉口,为了节省些少金钱而削减公屋租金宽免时,我们看到其教条式资本主义思维不改,要么是深居庙堂之高而不识民间疾苦,或是纯粹的怠懒无能。

1990年11月22日,面临不信任动议的撒切尔夫人在下议院被议员批评其任内令贫富差距扩大,仍自诩其令社会整体收入增加,比手势地说“他们希望差距是这样,而非这样,只要差距较小,他们不介意贫者较贫,但这样无法创造财富与机遇”。不足一星期后,这名叱吒风云的铁娘子便要潸然告别唐宁街十号前的一星期,虽然主因在于其无法摆平党内亲欧派的势力,但她的冷酷作风、对基层与弱势的轻视,亦显然是其失却民望的原因之一。

如今撒切尔与列根早已告别历史舞台,新自由主义的积弊在近年也暴露无遗,经济政策及管治思维亟需一次重大转向。问题是香港政府官员是否愿意以人为本,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赞一下
(6)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