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塔南·庞苏希拉克:缅甸政变的全球反响

时间:2021-04-08 11:3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缅甸率先在东南亚地区的竞赛中走向政治谷底。自2月1日推翻民选政府以来,缅甸军方已经杀害了560多名手无寸铁的平民抗议者,并逮捕了数千人。现在,该国人道主义危机日益加深,爆发内战的可能性日益增长,这些事态发展将带来严重的地区性甚至全球性后果。

缅甸民选政府由翁山淑枝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领导,它可能并不完美,但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在去年11月的选举中,全国民主联盟战胜了军方支持的反对派,赢得了压倒性多数票。几周内,军方根据敏昂莱将军的命令,逮捕了翁山淑枝和民盟其他高级官员,并宣布缅甸进入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

缅甸曾于1962年发生政变,跟着在1988年爆发了对民主示威者的血腥针对,熬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军事独裁和国际孤立后,如今回到原点。但这次政变有些不同:有了民选政府当局和武装少数族裔在危急下结盟形成的后盾,无论军方如何肆意殴打和射杀平民,抗争运动都不会屈服。

这确实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军政府同样不会丝毫退让,也会无视一切代价,因此要挽救在10年民选政府统治期间取得的政治自由化、经济改革和发展进步的希望变得渺茫。相反,缅甸面临着迫在眉睫的经济崩溃、国家分裂和爆发内乱的威胁,甚至可能陷入全面的内战中。

鉴于缅甸的战略位置——地处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走廊上,与中国、孟加拉、印度、老挝和泰国接壤,该国的暴力动荡可能会破坏整个地区的稳定。这场危机已经动摇了区域内的一个秩序支柱:即亚细安成员对于如何因应巨变出现了分歧。

根据《亚细安宪章》(ASEAN Charter)所规定的原则,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呼吁缅甸军方立即停止暴力,释放翁山淑枝和其他政治关押者,并根据11月选举结果恢复缅甸的民主治理。但其他成员国,特别是柬埔寨、老挝和越南,更倾向于强调亚细安不干涉其他成员国内政的准则。

亚细安中较为民主的国家政府呼吁对缅甸政变做出反应,而较为专制的国家政府则支持不干预的做法,这绝非巧合。这凸显了涉及不同政体类型的区域一体化的局限性。

亚细安历来专注于共同利益和目标上,以避开意识形态分歧的陷阱。在1967年,出于地理因素和渴望在地缘政治方面制衡其较大邻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创建了该集团,它们想要建立一个平台,互相团结起来,开展互利合作。

从1984年到1999年,亚细安的成员国由五个发展到了10个,文莱、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亚细安作为赋予小国权力、支持和平与繁荣手段的形象。如今,亚细安的总人口为6.7亿(远远超过欧盟),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美元。

在实现这一增长的同时,亚细安还努力使其成为更广泛多边合作的力量。在21世纪,它成为了新成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细安地区论坛和“亚细安+3”(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支柱。它在东亚峰会等高规格会议上发挥了核心作用,力求推动战略对话和建立信心。

这些活动有助于保护东南亚免受外部势力,如冷战期间蹂躏该地区的干预。2007年通过的《亚细安宪章》以这一成功为基础,为该集团提供了法律地位和体制框架,确立了共同安全、促进经济繁荣和加强社会文化联系的愿景。

但是,正如缅甸危机所体现的那样,治理模式迥然不同的国家,在某些领域总是难以合作。扩大来看,国际社会对政变的反应也是如此。美国和欧盟对缅甸的将领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制裁,虽然亚洲的民主政体如印度、日本和韩国,态度没那么坚决。

形成反差的,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阻止了联合国安理会发表谴责政变的声明,这一决定让外界产生了中国支持缅甸军政府的印象。民主派示威者烧毁了中国在缅甸建立的工厂以示报复。然而,一心要避免引发更彻底的反弹,中国在回应上一直保持谨慎。

俄罗斯虽与中国一道阻挠联合国安理会声明,却似乎没有那么多顾虑,或许至少部分原因是,它不太可能因缅甸的混乱而遭受任何地缘政治后果。尽管克里姆林宫对缅甸平民的伤亡表示了一定的关切,但仍是缅甸军政府的主要武器供应商。而且,在近期的一份声明中,俄罗斯还宣称要深化“本着战略伙伴关系精神进行的军队对军队的技术合作”。

最终,西方制裁可能只会产生间接影响,特别是在亚细安犹豫不决之际。缅甸的未来,还必须通过国内斗争的胜利去争取。这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前景,因为这意味着手无寸铁的抗争者,必须面对一支已做好战争准备的军队。在短期内,很难预见缅甸能如何避免更大规模的流血事件。

作者Thitinan Pongsudhirak是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安全和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和所长

英文原题:The Global Tremors of Myanmar's Coup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1

亚细安中较为民主的国家政府呼吁对缅甸政变做出反应,而较为专制的国家政府则支持不干预的做法,这绝非巧合。这凸显了涉及不同政体类型的区域一体化的局限性。

赞一下
(6)
75%
赞一下
(2)
2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