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马云露面演说 老当铺对上新金融

时间:2020-10-29 07:3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沪声纸述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每次露面发表演说,几乎都会引发一波舆论热议。本周中国互联网又被马云的一席演讲刷屏,但这回,马云受到的批评似乎多于赞誉。

马云上周末在上海出席外滩金融峰会时,虽然以金融界“非官方非专业人士”自嘲,但对着台下的中国央行前任行长周小川和现任行长易纲等金融界大佬,依然直言不讳地向现有金融监管体制接连开炮。这段火花四溅的演讲很快刷屏网络,引得金融圈一片哗然。

马云在演讲中,把作为全球银行资本和风险管理标准的《巴塞尔协议》比作“老年人俱乐部”,认为这些规则并不适用于还没有成熟金融生态系统的中国,并称现有趋势越来越“只讲风险控制,不讲发展”。

作为中国金融界创新的标杆人物,马云认为创新一定要付出代价,“做没有风险的创新,就是扼杀创新”。他更直言监管部门监管到后来,“自己部门没有风险,但整个经济有不发展的风险”。

马云也批判沿袭至今的银行抵押信贷制,是“当铺思想”,不可能支持未来世界对金融的需求。他号召借助技术能力,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现有的抵押资产机制,避免借贷者在抵押资产后肆无忌惮贷款的极端现象。

有人称赞马云大胆敢言,但更多业内人士批评他对中国金融体系缺乏了解。例如中国的金融体系虽然和成熟市场不同,但也绝非马云口中的“青春少年”。早在2017年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确认中国拥有全球第一大银行体系、第二大股市和第三大债市,如此体量的市场系统风险绝不容小觑。此外,传统银行的信贷服务对象也和以小微贷款为主的金融科技公司并不一样,难以直接进行比较。

比起论证马云的观点是否存在事实性错误,更值得思考的或许是这番演讲发表的背景和传递出的信号。

再过几天,马云一手缔造的蚂蚁集团就要在上海和香港同步上市,这只金融科技巨兽登陆资本市场后,将进一步冲击传统金融市场,集团也同时面对更严格的监管要求。蚂蚁宣布上市后,官方接连收紧两项监管条例,令集团和旗下借贷业务受到更多限制。日益完善的新金融监管框架,必将束缚蚂蚁集团等创新业者的发展步伐,也无怪马云要感叹“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

对当前的中国金融系统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在马云之前发言的中国副主席王岐山给出了他的答案。金融系统出身的王岐山在为峰会致开幕词时强调,金融业遵从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原则中,安全性永远排在第一位,“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王岐山也留意到近年来金融新业态涌现带来的风险放大。他对此的评价是“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要在鼓励金融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扩大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能力之间寻求平衡。

如何平衡创新和监管,一直是横亘在各国政府面前的棘手问题。中国如此,新加坡亦然。在访问新加坡起步公司时,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是针对监管机制,例如要求创业者达到和大银行同样的风控标准,或是“一刀切”地禁止不在现有法规管制范围内的活动。但当局近年来也逐步改革监管框架,在不动摇金融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为创新提供更多空间。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2016年就推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通过适度放宽监管条例,允许业者在指定范围与时限内试验金融科技活动。去年金管局又在此基础上推出快捷沙盒计划,允许商业模式较为简单、市场风险较低的业者更快展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测试。

不过,庞大的中国市场远比新加坡复杂。以尚在试验阶段的数字人民币为例,本月初刚在深圳试行一周,市面上就出现了假冒的数字人民币钱包。风行一时的P2P网贷平台也在快速崛起后相继爆雷,受害者多达上百万人。每当一样新鲜事物诞生,跟风和造假者立即随之而来,甚至跑得比原创者更快,这为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提出更严峻的考验。

无论如何,金融科技发展的浪潮不会回头,金融市场转型的脚步也不会停止。“老当铺”终究要改头换面,新金融业者们也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肆意发展。而如何挥动手上的监管利刃,在斩除杂草时不伤及鲜花,让金融市场百花齐放而不是野草丛生,则是决策者要小心拿捏的技巧。

赞一下
(58)
96.7%
赞一下
(2)
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