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勇: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间:2020-10-12 07: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国聚焦

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再次深刻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针对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和挑战,给出了中国思考和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与科技飞跃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进步,也将人类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国际社会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前所未有的突出。冠状病毒疫情再次告诫人们,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利益深度融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应对,危机面前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在联合国的讲坛上,携手合作、共克时艰是最强音符。但也有个别国家鼓吹单边主义、本国优先,对本国疫情卸责甩锅,对别国横加指责,甚至重操冷战思维,意图搞阵营对抗。这让人类前进的步伐再次停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严肃思考,是要开放包容还是封闭孤立?是要合作共赢还是冲突对抗?是要求同存异还是唯我独尊?

针对这一重大问题,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我们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摒弃意识形态争论,跨越文明冲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让世界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态。

这是习近平自2015年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峰会和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后,再次在联合国这一最重要多边舞台上,向国际社会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讲话揭示了历史发展的逻辑,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潮流,这就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未改变,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须要通过合作来解决。

我们必须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国共同利益汇合点。我们无意否认我们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我们所要做的是,努力避免竞争演变成冲突,挑战演变成危机。这是通向光明未来的唯一可行之道。

中国的外交理念贯穿于长期的外交实践。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中国坚定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坚定国策。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无意跟任何国家打冷战热战,坚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

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参加了全球30余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4万余人次。在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派出人员不仅位居首位,也是过去40年中唯一没有参与过境外战事的国家。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为解决朝鲜半岛、伊朗、阿富汗、缅甸、中东、叙利亚等地区热点问题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边界最长、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虽然与部分周边国家存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中国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已通过谈判与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完成了划界勘界工作。中国同部分东南亚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之间就南中国海问题存在争议,所有争议方都致力于对话协商寻求解决办法,这是南中国海能够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这一努力仍在继续,不会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干扰。中国有信心与有关亚细安国家妥善管控分歧,全面有效落实《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携手推进“南中国海行为准则”(COC)磋商。

中国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已同全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拓展了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参与并推进金砖机制、上合组织等合作,与其他成员国携手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坚持奉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原则。

周边邻国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亚细安的关系,支持亚细安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与亚细安国家秉持“互信、互谅、互利、互助”的精神,不断加强务实合作。今年上半年,亚细安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使双方利益纽带更加牢固。明年是中国—亚细安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双方关系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中国始终认为,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中国致力于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但前提必须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正如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国家之间有分歧是正常的,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化解。国家之间可以有竞争,但必须是积极和良性的,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权、霸凌、霸道。

中国秉承开放发展的全球化理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也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增添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实践。七年来,“一带一路”取得长足发展,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加入到“一带一路”朋友圈,“一带一路”已成为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尽管面临种种干扰和抹黑,但事实已经证明,“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倡议,没有任何地缘战略企图;“一带一路”带来了超过800亿美元投资、20多亿美元税收和24万个工作岗位,绝不是所谓的“债务陷阱”。

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支持国际上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反对一家独大的丛林法则和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作为第一个签署联合国宪章的国家,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持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遵循,反对双重标准和例外主义,反对歪曲国际法,以法治之名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国际和平稳定。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携手应对,不能为了一己私利逃避责任。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情况下,中国始终致力于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在会议期间郑重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中国愿为全球应对气变做出新贡献的明确态度。

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是当前各国面临的紧迫课题。习近平宣布向联合国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提供5000万美元支持、设立规模5000万美元的第三期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将在2025年到期后延期五年、设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等重大举措,展现了中国支持世界和平发展事业和多边主义的扎实作为。

当前全球高度关注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与分配。习近平作出庄严承诺,中国疫苗的研发正在顺利推进,一旦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这一宣示体现了中国为保障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所作出的努力,有力回击了在疫苗问题上对中国的抹黑炒作。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冠状病毒疫苗实施计划”。这是中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履行自身承诺推动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举措。

历史的滚滚车轮走到今天,人类命运日益交汇,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作者是中国驻新加坡大使

赞一下
(9)
30%
赞一下
(21)
7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