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中美在对抗中争取合作是当下所需

时间:2020-10-11 08: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01观点

中美关系已恶化到1979年建交以来最坏的地步,愈来愈多人相信爆发热战并非天方夜谭。在1971年访华、为中美建交奠下基础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最近出席一场视像会议时表示,中美必须为日趋激烈的竞争建立“交战规则”,探讨超越哪个界限就不会进一步威胁对方,并且必须找到在较长时间内落实此政策的方法。

作为现实主义者的基辛格也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但他警告果真如此,世界就会滑入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情景。目前来看,中国领导人正在努力防止全面对抗,反倒是美国不断在煽风点火,这绝非负责任大国应有的举动。

中美建交是出于现实需要。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实践“均势”的基辛格当年访华,目的就是拉拢中国对抗苏联,毛泽东联美也是为了制衡“苏修”,双方一拍即合。当时基于中国积弱,美国不认为有打压中国的必要,但一去到中国经济体量发展至贴近美国的当下,美国那种唯有独尊的自私心态便表露无遗。或许因为意识到美国心态上的转化,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访美时便试图“拆弹”,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如今看来,中国主观努力未有在客观上成功“拆弹”,否则华府发动贸易战、打压华为、关闭中国驻休斯敦领事馆等便不会接连发生。相比之下,除去少数顾全国体的回应措施外,中国反而主要是防止局势恶化的一方——事实上,早在基辛格提议两国建立“交战规则”前,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便提出要为两国关系订立四点框架:一要明确底线,避免对抗;二要畅通渠道,坦诚对话;三要拒绝脱钩,保持合作;四要放弃零和,共担责任。

正如俗语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提出四点框架也须要美国正面回应才行,但这需要像基辛格所讲,美国换一种“新思维”。在这种“新思维”下,美国应明白当今世界实在太复杂,没有一个国家可实现在战略和经济上均具有其他国家无法威胁的单方面优势。美国在20世纪独领风骚多年,要发展出上述“新思维”、接受一个异质文明的逐步壮大是不容易的,适应过程也会是辛苦的。但如果美国拒绝正面看待中国,更为凶险的对抗恐会“自我实现”,到时全世界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因此,在对抗中思考合作是必要的。不少人觉得“新冷战”下中美已无合作空间,这种想法恐怕太过极端。参考“旧冷战”的例子,美苏曾在限制战略武器、太空计划,甚至在保育北极熊等领域进行合作,这可以成为中美合作的范本。事实上,中美近年亦曾联袂促成《巴黎气候协定》、“伊朗核协议”,只因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合作成果才付储东流。究竟要继续令关系恶化,令局势演变至昔日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抑或要尽力把冲突限制于可控范围,主动权在美国手中。

赞一下
(25)
67.6%
赞一下
(12)
32.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