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大哉问中国做错了什么吗?

时间:2020-10-09 07:3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北看记

韩咏红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14国民调显示,中国的形象跌落至10多年来的新低。今年春,民间曾声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近邻日本,在对华“负面评价榜”上赫然高居榜首,日本民众对中国评价“些许负面”或“非常负面”的比率高达86%,瑞典(85%)和澳大利亚(81%)紧随在后。

放眼望去,受调查的12个欧美主要经济体与亚洲的日、韩两国民众,对中国的观感普遍不佳,有12国民众对中国持负评的比率超过了七成,其余两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其民众对中国持负评的比率也逾六成。

其中,澳洲对华持负评的民众比率今年上升了24%,英国上升了19%,瑞典、荷兰、德国均上升了15%,美国上升了13%。相对来说,日本民众对中国持负评的比率只微升1%,在2020年已属难能可贵,可见中日关系回暖的说法不虚。

对于上述调查,中国《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前天忍不住发出大哉问——中国做错了什么吗?他不平地指出,中国既没有发动战争,也没有干涉任何国家内政,是“西方政治和舆论精英制造了攻击中国的种种噱头,不断毒化西方公众对中国的认识”。

这不是胡锡进第一次发出这类“天问”。今年7月,他也曾在微博里自问自答,中国究竟做错了什么?美国特朗普政府完全拉开了冷战架势要围死中国?

他的答案是:美国对其全球霸权的任何潜在挑战力量都超级敏感,中国被美国视为危险的对手,所以美国要同中国脱钩,拉拢盟友遏制中国。

诚然,中美大国竞赛是中国外部环境急剧恶化的重要原因,但这只解释了部分原因、是美国一家的原因。其他主要经济体与中国关系都变差,除了受美国影响外,各有各的因果。在中国崛起之际,国际实力此消彼长、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争议,本来就够尖锐了;中国与西方世界一向存在的人权与价值观差异又随着中国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得更突显;冠病疫情加剧了中外的不信任;而中国处理问题的手法也常常是朝着与缓解矛盾相反的方向前进,终形成今天的局面。

比如,澳洲与中国外交关系螺旋式下降,导火索是美澳联盟、澳洲对冠病源头穷追不舍以及中国的反击报复,但中澳此前原本早就有代理人渗透等矛盾。至于中国与瑞典关系变差,则与香港铜锣湾书店老板桂敏海的被捕与判刑直接相关,中国与瑞典都声称桂敏海是本国公民。

在欧洲、新疆和香港问题日益占据舆论视角,就连在中国经商的欧洲企业也因为新疆教培中心(西方称为“集中营”)而在本国遭受压力。欧洲国家出于其遭受过专制压迫、乃至共产党统治的负面历史经验,难免以深深的质疑看待中国的治理。中国则低估了人权课题对西方社会的心理冲击力。于是,以德国为首的39个国家本周在联合国联署批评新疆人权的现状,对香港的变化表达“深深关切”。由八国议员组成的“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正酝酿推动取消北京主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资格。

从贸易到人权、从新疆到香港,中国面对的敌意不断上扬。中国是做错了什么吗?

这个问题其实已不能以简单和单方面的“对错”来回答。撇开国家利益之争、“战狼式”表态不说,就香港、新疆课题而言,中国的关切有其合理性,但是中国应对国内挑战的强势手段,明显超出国际预期与冲击国际主流价值观,故得不到发达国家的理解,而北京对中外理念差距也不十分敏感。

中国的现实与历史经验与发达国家大不相同,处理问题的手法不可能和西方一样;而面对国内挑战越是尖锐,中国必定首先照顾国内的政治需要、社会现实和主流民意,最后才是国际观感。故此,当中国走上国际舞台中央,当外界关注中国,想象着中国强大后会把处理国内问题的一套运用到国际上,这些国家的紧张与不安就不难想象,甚至不可避免。何况,在南中国海的主权争端上,中国近10年的强势姿态,也让一些东南亚国家不安。

这个局面能如何扭转?说来说去还是得靠沟通,通过行动建立互信,但知易行难。理想上,世界需要容纳中国的崛起,中国也需要了解外界担忧的是什么,但作为一个有广阔腹地的上升大国,国内的发展与稳定必然会一直是中国压倒一切的考虑。因而,中外隔阂不易化解,大家能克制不让关系持续恶化,是当前所需、也是比较实际的期望了。

赞一下
(250)
76.7%
赞一下
(76)
2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